振衣山畔寺,载酒寺边楼。
笛散千峰雨,砧传万井秋。
地因邀月胜,人拟御风游。
不尽萧森气,寒江正北流。

黄仪庭司城邀集冯虚阁振衣山畔寺,载酒寺边楼。

笛散千峰雨,砧传万井秋。

地因邀月胜,人拟御风游。

不尽萧森气,寒江正北流。

译文:
在黄仪庭的司城中邀请朋友来到冯虚阁聚会
我振衣于山畔的寺庙旁,带着美酒来到寺边的楼上。
笛声散落千峰间的细雨中,砧杵声传来万家万户的秋季。
这个地方因为能邀得明月的美景而更胜一筹,人们打算像御风一样自在地游玩。
然而这里没有尽头的萧索冷寂之气,寒冷的江水从北往南流淌。

注释:

  1. 振衣山畔寺:意思是振起衣裳,站在山边的寺庙。
  2. 载酒寺边楼:带着美酒,坐在寺边的楼台上。
  3. 笛散千峰雨:指笛声飘散在千重的山峰之间,就像雨水一般。
  4. 砧传万井秋:指秋天的砧杵声,通过万户的家庭传来。
  5. 地因邀月胜:因为能够邀请到明月,这里的“地”指的是风景或者场所。
  6. 人拟御风游:人们打算像御风一样自由地游玩。
  7. 不尽萧森气:这里用来形容景色的萧条和荒凉。
  8. 寒江正北流:寒江从北方流向南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相聚于司城邀请冯虚阁的场景。诗中的“振衣山畔寺,载酒寺边楼”描绘了诗人站在山边寺院,带着美酒来到寺边的楼台的画面。接着,“笛散千峰雨,砧传万井秋”展现了笛声和砧杵声在山间回荡,传达了秋天的气息。最后两句“地因邀月胜,人拟御风游”,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这种美好景象的向往之情,想要像御风一样自由地游览这美好的场景。然而,整首诗也透露出一种无法逃避的萧瑟之感,“尽”字的使用更是加强了这种情感的表达,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落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