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杨别苑碧山头,扈跸登临暮霭收。
正惜岩花过九日,却怜湖月似中秋。
楼台近映沧波出,灯火深回翠辇游。
连夕尚方传赐酒,飞觞何幸藉林丘。
【注释】
长杨:指长安。别苑:帝王的园林。碧山头:山名,在今北京西南。扈跸(hù jì):随从皇帝出行。登临:登上高处远望。暮霭(ǎi):傍晚的云气。岩:岩石。九日:即重阳节。林丘:山林、丘陵。
正惜:正在惋惜。岩花:岩石上的花朵。过:错过。怜:怜爱。湖月:指月亮。中秋: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沧波:沧浪的水。深回:深深回旋。翠辇(juàn):帝王乘坐的绿色车子。
尚方(shang fāng):《汉书·武帝纪》记载:“上幸雍,祠五畤(zǐ),获白麟,驾乃还,诏侍中奉祀其衣冠于甘泉宫,及太一祠旁,天子自射其像。”后用“尚方”指皇帝所居之处。传赐酒:皇帝传令赐宴。飞觞:酒杯飞舞。藉林丘:倚凭树林和山丘。这里指与朋友饮酒作乐的情景。
【赏析】
此诗为作者扈从功德寺,陪同李渐庵大司寇、王忠铭、徐检庵二学士登上金山,观赏中秋月而作。诗人对登高赏月之景有感而发,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
第一首前两句写诗人扈从功德寺登临青山时所见景色。青山巍峨,秋色浓艳,诗人不禁感叹时光流逝,美景难留,因而对岩花错过重阳节、欣赏不到中秋明月而感到遗憾。“岩花”,指岩石上的花,因岩石坚硬,不易开花,故称“岩花”。重阳节又叫菊花节,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有赏菊的习俗,而诗人却错过了这个节日,所以感到遗憾。“湖月”,指月亮倒映在西湖里。中秋之夜,月明如镜,湖面平静如练,一轮圆月倒映其中,景象十分迷人。诗人因错过了重阳赏菊之期,而欣赏到这样迷人的西湖月色,也感到很欣慰。
第二首前两句写诗人陪同李渐庵、王忠铭、徐检庵三位大司寇、二学士登上金山时所见景色。金山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三面临江,地势险要,风景秀丽。诗人登上金山,只见楼台近处,水波荡漾;远处,灯火辉煌,翠辇缓缓游弋。这美丽的景色使诗人陶醉。诗人由登高赏月而想到喝酒作乐,他庆幸自己能有这样的机会。“连夕”是接连几个晚上,“尚方传赐酒”是指皇帝传旨赐宴。诗人感激皇帝对自己的关怀,因此借机与朋友们畅饮作乐,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
此诗以山水景物为背景来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全诗四句诗分为两首,每首前两句描写景物,后两句表达感想,中间没有过渡语,但脉络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