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道上夹垂杨,六传飞尘出建章。
赵国河山连右辅,邺都词赋在天潢。
登筵夜对丛台月,染翰春浮玉署香。
此日流离知满路,好陈谣俗报君王。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贺,他是一位唐朝中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坎坷,但才华横溢,创作了大量的诗作。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邯郸道上夹垂杨,六传飞尘出建章。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邯郸道上看到的景象。“邯郸道上”指的是通往邯郸的道路,“夹垂杨”则是指路旁的杨柳树枝斜挂下来。“六传飞尘出建章”则是指尘土飞扬中,有六匹马驾车奔驰而出。这里的“建章”是指汉代皇宫的名称,这里用来指代皇帝出行的情景。

  2. 赵国河山连右辅,邺都词赋在天潢。
    这句诗继续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赵国河山”指的是赵国的山河,“连右辅”则是指连接着国家的左右两侧。“邺都词赋”则是指邺都(今河北临漳县)的文人雅士们的作品。这里的“天潢”则是指天子的家谱或血脉,这里用来形容邺都文人的才华和影响力。

  3. 登筵夜对丛台月,染翰春浮玉署香。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参加宴会时的情景。“登筵”是指登上宴席,“夜对丛台月”则是说晚上在月光下与朋友们饮酒赏月。“染翰春浮玉署香”则是说春天的时候,诗人在玉署(古代的一种官署)中书写文章。这里的“玉署”是指官府的办公场所,而“春浮玉署香”则是指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玉署之中。

  4. 此日流离知满路,好陈谣俗报君王。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此日流离”是指这一天到处漂泊,“知满路”则是指知道这条道路上到处都是流亡的人。“好陈谣俗报君王”则是说希望用自己的作品来歌颂国家的繁荣昌盛,并向君王表达自己的忠诚和期望。这句话表明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未来的关注。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同时,也展现了他的才华和个性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