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道抗离旌,厩吏将车出禁城。
恩礼虚同疏两傅,行藏实愧鲁诸生。
梦残芳草山中路,兴尽浮云世上名。
惟有灞陵桥畔柳,柔条踠地不胜情。
出都书怀寄同游诸公
长安大道抗离旌,厩吏将车出禁城。恩礼虚同疏两傅,行藏实愧鲁诸生。梦残芳草山中路,兴尽浮云世上名。惟有灞陵桥畔柳,柔条踠地不胜情。
注释:
- 长安:古都,今西安。抗:高举。
- 厩(jiù)吏:马官,负责养马、驾车的人。将:带领。车:指马车。
- 恩礼:对人施予的恩惠和礼仪。虚:空有,徒有其名。
- 疏:疏远。两傅:两位老师。指孔子的弟子颜回与子贡(曾子),二人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性人物。
- 行藏:行为举止,指一个人的行为和处世方式。实愧:实在感到惭愧。
- 梦残:形容春日梦中的景象已逐渐消退。芳草:春天的草木。山中路:山路中。
- 浮云:比喻世事如过眼云烟。世上名:世间的名声。
- 灞陵桥畔柳:灞陵桥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因地处灞水之滨而得名。灞水在汉代时为皇帝御河,桥上柳树很多,因此得名。这里用来象征诗人的身世和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离开长安后写给那些同游的朋友们的一封信。诗中表达了他对于离别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长安大道抗离旌,厩吏将车出禁城”,诗人用“抗离旌”来形容自己离开长安时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厩吏将车出禁城”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从京城出发的情景,也体现了他的孤独和无奈。
颔联“恩礼虚同疏两傅,行藏实愧鲁诸生”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阐述。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行为和两位老师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愧疚感。他认为虽然自己在朝廷中受到恩宠,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出什么值得称道的事情,而两位老师却因为自己的德行而受到了人们的尊敬。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颈联“梦残芳草山中路,兴尽浮云世上名”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境。他认为虽然梦中的芳草已经凋零,但他仍然希望能够继续前行;而世间的名声却如同浮云一般短暂易逝。这种心态使得诗人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尾联“惟有灞陵桥畔柳,柔条踠地不胜情”则是对全诗的总结。诗人用“灞陵桥畔柳”来象征自己的身世和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他认为只有这些柳树才能理解他的心情,因为它们的枝条柔软且扎根于大地之中。这种情感使得诗人更加坚定了自己回归故乡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