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道抗离旌,厩吏将车出禁城。
恩礼虚同疏两傅,行藏实愧鲁诸生。
梦残芳草山中路,兴尽浮云世上名。
惟有灞陵桥畔柳,柔条踠地不胜情。

出都书怀寄同游诸公

长安大道抗离旌,厩吏将车出禁城。恩礼虚同疏两傅,行藏实愧鲁诸生。梦残芳草山中路,兴尽浮云世上名。惟有灞陵桥畔柳,柔条踠地不胜情。

注释:

  1. 长安:古都,今西安。抗:高举。
  2. 厩(jiù)吏:马官,负责养马、驾车的人。将:带领。车:指马车。
  3. 恩礼:对人施予的恩惠和礼仪。虚:空有,徒有其名。
  4. 疏:疏远。两傅:两位老师。指孔子的弟子颜回与子贡(曾子),二人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性人物。
  5. 行藏:行为举止,指一个人的行为和处世方式。实愧:实在感到惭愧。
  6. 梦残:形容春日梦中的景象已逐渐消退。芳草:春天的草木。山中路:山路中。
  7. 浮云:比喻世事如过眼云烟。世上名:世间的名声。
  8. 灞陵桥畔柳:灞陵桥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因地处灞水之滨而得名。灞水在汉代时为皇帝御河,桥上柳树很多,因此得名。这里用来象征诗人的身世和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离开长安后写给那些同游的朋友们的一封信。诗中表达了他对于离别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长安大道抗离旌,厩吏将车出禁城”,诗人用“抗离旌”来形容自己离开长安时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厩吏将车出禁城”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从京城出发的情景,也体现了他的孤独和无奈。
    颔联“恩礼虚同疏两傅,行藏实愧鲁诸生”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阐述。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行为和两位老师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愧疚感。他认为虽然自己在朝廷中受到恩宠,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出什么值得称道的事情,而两位老师却因为自己的德行而受到了人们的尊敬。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颈联“梦残芳草山中路,兴尽浮云世上名”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境。他认为虽然梦中的芳草已经凋零,但他仍然希望能够继续前行;而世间的名声却如同浮云一般短暂易逝。这种心态使得诗人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尾联“惟有灞陵桥畔柳,柔条踠地不胜情”则是对全诗的总结。诗人用“灞陵桥畔柳”来象征自己的身世和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他认为只有这些柳树才能理解他的心情,因为它们的枝条柔软且扎根于大地之中。这种情感使得诗人更加坚定了自己回归故乡的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