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泰山隅,渺渺无行迹。
猿鸟夹路啼,松桂百馀尺。
中有啸歌士,鸣琴卧泉石。
夕采山上薇,朝吸松间液。
放情凌绛霄,流目瞩四极。
宴息藐无言,中情多所适。
我欲往从之,惜哉无羽翼。

【注释】

泰山:指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

猿鸟:这里泛指山林中的禽兽。

夹路:两山间或两河两岸。

啸歌士:啸歌者,指高士隐者。

鸣琴卧泉石:指隐居山林的高士。

夕采:晚上采集。

朝吸:早晨汲取。

绛霄:绛红色的天幕。这里比喻仕途。

凌:升。

目瞩:眼睛注视。

藐:轻视。

无羽翼:没有翅膀,不能飞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秋天在山东登、莱一带漫游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迢迢泰山隅,渺渺无行迹”,起笔点出泰山之远和隐者之隐;“邈邈”,形容遥远,也指高远。此句以“无”字作动词用,意谓隐士的踪迹难寻,难以寻觅。“无”字,既写出了隐者踪迹难寻的特点,又暗含其心志高远之意。

颔联“猿鸟夹路啼,松桂百馀尺”,写景中寓有寓意,表现了隐者与世隔绝的生活。“猿”、“鹤”皆为山林禽兽,“猿鸟”在这里象征着人间世事,猿鸟啼叫,表示世间烦杂;“夹路”则表明人烟罕至,远离尘嚣。而“松桂”,则象征高洁的品格,松树常青不老,桂花清香四溢,二者合起来,更突出了隐者高风亮节的形象。

颈联“中有啸歌士,鸣琴卧泉石”,写隐者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中有”二字,既表明隐者居处之中,又暗示隐者的存在。“啸歌”,指啸咏歌唱,即吟诵诗赋,放声歌唱。“鸣琴”,指弹琴唱歌。“卧泉石”,指盘腿坐在泉水边或石头上。“啸歌士”,即啸咏之士,也就是诗人自己,他以啸歌自娱,以琴声自悦,过着闲适恬淡的生活。

尾联“夕采山上薇,朝吸松间液”,写诗人日暮归隐,日出采薇的故事。“夕采”,指晚归山中采摘野菜。“采”,动词,意为采摘。“朝吸”,即清晨饮露,取水来饮用。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采薇饮水的场景,形象地展现了隐者清贫而又自得的生活状态。

末联“放情凌绛霄,流目瞩四极”,“放情”意为放胆任情,指诗人胸怀壮志;“凌绛霄”指直冲云霄。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豪情满怀,目光所至皆是天地之间。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隐士的生活和行为,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之情。诗中既有对隐者的赞美,又有对现实的不满,表现出诗人追求自由、追求理想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