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出长安门,倚马息道周。
上有百年木,下有万古流。
华轩驰广陌,冠盖如云浮。
去者日以远,来者日以遒。
朱颜入朝市,皓首将安求。
应侯朝上书,蔡泽暮西游。
荣枯在俯仰,譬海浮水沤。
所以赤松徒,屣脱万户侯。

【注释】

感怀二十首:指《文选》所收汉乐府诗《杂曲歌辞·古词十八首》,共二十首。

东出长安门:指诗人从长安城东门出发,准备西行。

倚马息道周:倚在马背上,休息片刻,以解路途的劳顿。

上有百年木:指高大挺拔的树木,比喻有才能的人或事物。

下有万古流:指江河长流不断。

华轩驰广陌:指华美的车子在宽阔的大道上疾驰。

冠盖如云浮:形容车马众多,人头攒动。

去者日以远,来者日以遒:指离去和到来的人都很多。

朱颜入朝市,皓首将安求:年轻的容颜进入朝廷市井,年老的头发又该向哪里寻找呢?

应侯:指李斯,他曾任丞相,故称“应侯”。

蔡泽:即蔡皋,曾为相,后因被诬陷而逃亡,故称“蔡泽”。

荣枯在俯仰:指世事的变化无常,如同草木的荣衰一样。

赤松徒:指赤松子,传说是仙人。《列仙传》说他骑鹤上升,不知去向。

屣脱:脱去鞋袜,形容匆忙离去。

万户侯:指高官厚禄。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景抒情,托古讽今。诗中通过写长安城内外的繁华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感慨之情。

首二句“东出长安门,倚马息道周”,诗人从长安城门走出,靠在马上稍作休息。这里,诗人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倚马”,出自汉代枚乘的《七发》:“于是乃使工宰臣得而制之兮,诸宫皆足以毕陈献兮,得而奏之。”另一个是“息道周”,出自《论语·述而》:“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两句表面上是说诗人刚刚结束了一次政治活动,暂时离开了官场生活,实际上是借这两个典故表达出自己对仕途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诗人笔锋一转,“上有百年木,下有万古流”,意思是说上面有一棵高大挺拔的百年大树,下面有一条源远流长的江河。这两句诗既点出了自己的身世,也暗含了自己的人生哲学。诗人认为,人生短暂如树,世事变幻莫测如水,所以应该及时把握机会,抓住时机,不要虚度光阴。

“华轩驰广陌,冠盖如云浮”,诗人描绘出一幅繁华都市的图景。这里的“华轩”指的是华丽的车子,“广陌”指的是宽广的道路。诗人通过这些形象化的语言描写,表现了自己对都市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去者日以远,来者日以遒”,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认为,无论是离去的还是到来的,都有很多的人,说明人生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应该顺应这种变化,而不是拘泥于过去或者未来。

接下来的四句“朱颜入朝市,皓首将安求”,意思是年轻的容颜进入朝廷市井,年老的头发又该向哪里寻找呢?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青春不再、容颜衰老的感慨,也暗示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已经失去了意义。

“应侯朝上书,蔡泽暮西游”,这两句诗借用了历史上两位著名人物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慨。李斯曾担任过丞相,后来因为谋反而被杀;蔡皋也曾担任过宰相,后来却因为被诬陷而流亡海外。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名利看淡、追求自由的思想。

“荣枯在俯仰,譬海浮水沤”,意思是说世间的荣辱成败就像海水中的水泡一样,都是短暂的。这句诗既是诗人对自己经历的总结,也是他的一种人生哲学。他认为,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只有顺应自然、顺其自然,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最后两句“所以赤松徒,屣脱万户侯”,意思是因此我宁愿做一位赤松子那样的隐士,也不愿再受封万户侯那样的权力和财富的诱惑。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权力和财富的厌恶和反感。他认为,权力和财富只会带来虚荣和虚伪,而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整首诗通过咏物来抒发情感,既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也表达了他对名利和自由的执着追求。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