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渔阳坂,四野何苍苍。
我友驾言迈,去去天一方。
踟蹰一斗酒,相送渡河梁。
岂无弦歌曲,可以佐杯觞。
仰视浮云驰,苍白忽相望。
黄鹄一为别,悲鸣声正长。
何况同心子,当为参与商。
人生如浮梗,良会安可常。
俯仰感平生,岂不结中肠。
愿为双飞翼,送子以翱翔。
【注释】:
1、三首:《古诗十九首》组诗,共十篇。
2、四野:四方田野。苍苍:辽阔无边的样子。
3、去去:远行的样子。天一方:远离家乡的意思。
4、踟蹰:徘徊。一斗酒:形容朋友离别时饮酒饯别的情意深厚。渡河梁:指送别友人至黄河渡口。
5、弦歌:弹琴唱歌。可以:能够用来。佐杯觞:劝饮。觞,盛酒的器具。
6、仰视:仰望。浮云:飘浮的白云。驰:奔驰。苍白:天色昏黑。相望:互相映照。
7、黄鹄一为别,悲鸣声正长:比喻分别时心情悲痛。黄鹄,大雁。古人常用黄鹄比喻友人。
8、同心子:心心相印的人。参与商:星名,传说参星和商星永远不相遇。这里以商星比朋友之间不能常聚。
9、人生如浮梗:比喻人生如漂浮的草梗。浮梗,漂浮在水面上没有根基的植物梗。
10、俯仰:俯身仰头,形容对世事有所感慨。感平生:感叹一生的遭遇。
11、愿为双飞翼,送子以翱翔:希望变成两只翅膀,帮助友人高飞远走。
【解析】:
《送朱可大南还三首/别朱大》,是魏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他与好友朱可大分别之际,表达了他对人生易逝、友谊永驻的深刻感悟。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性。
【赏析】:
这是一组五言诗,每首五句,都是四言为主,中间用两个三字短句作过渡,使整组诗歌既整齐又有变化,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音乐美感。《诗经·邶风·燕燕》说:“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本诗第一首就采用了“驱车渔阳坂,四野何苍苍”起兴。“苍苍”,形容视野开阔。“渔阳”,汉郡县名,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这组诗写于诗人晚年,他与好友朱可大分手之际,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易逝、友情永驻的深刻感悟,也抒发了他对前途茫茫的忧虑。
“我友驾言迈,去去天一方”,“我友”,指朱可大;“驾言迈”,驾车出发;“言迈”,语出《论语·子罕》:“夫子之游于圃人,乐而忘返,不知老之将至”;“去去”,表示远行;“天一方”,远离家乡。这一句写诗人送行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踟蹰一斗酒,相送渡河梁”,“踟蹰”,徘徊;“一斗酒”,一升酒;“渡河梁”,指在黄河渡口送别。这两句写诗人和朋友饯别的场景,朋友离去后,诗人久久不愿离去,徘徊于渡口之上,频频举杯劝酒以饯别。
“岂无弦歌曲,可以佐杯觞”,写诗人面对离别的朋友,虽然有美酒佳肴相伴,但内心还是感到空虚失落。“岂无”表示“难道没有”的意思,“佐杯觞”,陪饮助兴,指饮酒饯别。这两句写诗人内心的矛盾感受。
“仰视浮云驰,苍白忽相望”,“苍苍”,辽阔无边的样子;“苍白”,天色昏黑;“相望”,互相映照。这二句写诗人站在黄河边,看着远方天空中的浮云,它们时而明亮时而昏暗,仿佛在相互呼应,诗人由此想到与朋友分离后的孤独与惆怅。
“黄鹄一为别,悲鸣声正长”,“黄鹄”,即大雁;“为别”,即被分别。这句写诗人看到大雁被分别后,发出悲伤的鸣叫声。“正长”,非常长久。这两句写诗人目睹朋友被分别后,内心充满了悲痛和无奈。
“何况同心子,当为参与商”,“同心子”,即心心相印的人;“参与商”,古代神话中两颗星星永远不相遇,这里比喻朋友之间的情谊难以长久。诗人用这一句来进一步强调朋友被分别后的悲哀和痛苦。
“人生如浮梗,良会安可常”,“浮梗”,漂浮在水面上没有根基的植物梗,比喻生命短暂无常。这一句写诗人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命运的无常。“俯仰感平生,岂不结中肠”,“俯仰”,低头仰头,形容对世事有所感慨;“结中肠”,指内心痛苦难忍。这二句写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深深感慨。
最后四句“愿为双飞翼,送子以翱翔”,“双飞翼”,指成双成对的鸟翼;“翱翔”,飞翔。诗人希望自己能变成两只翅膀,陪伴朋友高飞远走。这一句表达诗人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和深厚情谊。“俯仰”,低头仰头,形容对世事有所感慨;“结中肠”,指内心痛苦难忍。这二句写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