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登泰山坂,四顾何茫茫。
浮云蔽若木,旭日开扶桑。
阴晴倏忽变,登顿多苍黄。
长风四面至,烈烈吹我裳。
客子驾言迈,行行陟帝乡。
前有一尊酒,临此万仞冈。
绸缪亦何念,展转不尽觞。
结交眷金石,怅别怀参商。
高举步万里,游目涉四荒。
其雨怨杲日,若济思舟航。
努力事明主,庶令泰道昌。

【注释】

泰山:泰山,古称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冯琢吾少宰:指冯琢之(1269-1340),字琢堂,号少宰,山西太原人,元朝文学家。少宰是他的号,少宰是他的字,少宰又是他任官的职位。少宰是中书省的高级官员,相当于宰相。

四顾何茫茫:四周环望多么广阔无边。

浮云蔽若木:浮云像遮蔽了树木一样遮天蔽日。

旭日开扶桑:初升的太阳照出了东方的扶桑。扶桑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树,据说日出之处就是扶桑。

阴晴倏忽变,登顿多苍黄:天气忽阴忽晴变化无常,登山时脚步匆匆总是显得有些疲倦。

长风四面至,烈烈吹我裳:强劲的风从四面八方刮来,猛烈地吹拂着我身上的衣袍。

客子驾言迈: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正在驱车前行。

行行陟帝乡:一步一步登上帝王居住的京城。

前有一尊酒,临此万仞冈:眼前有美酒一杯,面对着这万丈高的山冈。

绸缪亦何念,展转不尽觞:饮酒畅饮又何必考虑什么呢?只是尽情地喝个痛快。

结交眷金石,怅别怀参商:交友结义如同金石般坚固,离别之际却怀念着与朋友共同度过的时光。

高举步万里,游目涉四荒:手举酒杯高歌远行,眼望着四方辽阔的土地。

其雨怨杲日,若济思舟航:那雨水仿佛在抱怨晴朗的太阳,就像渡海者盼望船儿一样期待顺风破浪。

努力事明主:竭尽全力侍奉英明的君主。明主是指贤明的君主,这里指元世祖忽必烈。

庶令泰道昌:希望天下太平兴旺发达。

【赏析】

《赠冯琢之少宰》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泰山”起兴,借景寓情,表达了对友人冯琢之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意境开阔、气势豪迈、情感真挚而深沉。

首联写登上泰山的情景。诗人由“泰山对酒赠冯琢之少宰”这一题旨,引出“登泰山”,并以“四顾”二字总揽全局,写出了泰山的雄伟壮观。“何茫茫”三字,既点明了“四顾”所见皆为茫茫无际的景象,又暗示了诗人内心所感的茫然无措。

颔联写登高望远的所见所闻。诗人把“浮云”比作遮蔽了树木的“若木”,把初升的太阳比喻成“扶桑”。这一新奇的比喻,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浮云蔽日”、“旭日东升”的壮丽场面,而且巧妙地运用了神话传说中天地开辟时的典故,从而烘托出诗人胸怀大志,欲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颈联写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所思所感。诗人将变幻莫测的天气喻为“阴晴”,将诗人登山途中的艰难险阻比作“苍黄色”,充分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荡和不屈的精神风貌。

尾联写诗人送别冯琢之时的情景。诗人用“长风”来比喻冯琢之高扬的斗志,用“烈烈”来表达自己的激情,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活力。诗人用“游目涉四荒”来形容自己在送别时的心情和视野,进一步展现了自己豪放旷达的性格。

整首诗结构紧凑、语言生动、意境开阔,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