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有逸民,秉耒在岩穴。
儒宗遁北海,牧伯钦高节。
二公世所师,岂伊青紫列。
谁者嗣流光,华胄栖东越。
握椠谢公车,服陇耽邮畷。
独行州里孚,笃谊神明彻。
生不采芹游,没从舍菜醊。
典礼旷无前,清芬耿不灭。
神报一何延,永锡钟遗厥。
亦有公衮褒,金书貤象阙。
种木百年阴,种德百年烈。
末俗徒皇皇,芳规胡不晰。
【题郑双峰先生乡贤卷册】
谷口有逸民,秉耒在岩穴。
儒宗遁北海,牧伯钦高节。
二公世所师,岂伊青紫列。
谁者嗣流光,华胄栖东越。
握椠谢公车,服陇耽邮畷。
独行州里孚,笃谊神明彻。
生不采芹游,没从舍菜醊。
典礼旷无前,清芬耿不灭。
神报一何延,永锡钟遗厥。
亦有公衮褒,金书貤象阙。
种木百年阴,种德百年烈。
末俗徒皇皇,芳规胡不晰。
注释:
- 谷口:地名,位于今中国河南省洛阳市。
- 逸民:指隐逸的平民百姓。
- 秉耒:拿着农具(耒耜)耕作。
- 儒宗:指的是儒家学者或儒家学派中的杰出人物。
- 遁:退隐,离开官场。
- 牧伯:古代地方长官之称。
- 世所师:被世人所尊敬的榜样。
- 青紫列:指官职或功名显赫。
- 嗣流光:继承前人的光辉。
- 华胄:指有才华或有德行的家庭。
- 服陇:穿着布衣耕田劳作。
- 独行州里:独自行走于州里之间,形容其品行端正,受人敬仰。
- 笃谊:深厚的情谊。
- 神明彻:形容人的行为光明磊落,没有瑕疵。
- 生:活着的时候。
- 采芹游:比喻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 舍菜醊:放弃世俗的生活,专心修道。
- 典礼:传统礼仪制度。
- 清芬:高尚的品德和香气。
- 神报:神明的回报。
- 永锡:永远赐予。
- 公衮:古代官员的衣服,这里指代官员。
- 金书:用金箔书写的文字。
- 貤象阙:悬挂画像以示纪念。
- 种木:种植树木。
- 百年阴:形容树木生长得茂盛,遮蔽阳光。
- 末俗:末世的风俗。
- 芳规:美好的典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郑双峰先生的诗作。郑双峰是中国古代的一位隐士,他生活在战国时期,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学识著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郑双峰先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品德和才能的高度赞扬。
首联“谷口有逸民,秉耒在岩穴。”描述了郑双峰先生居住在偏僻的山谷中,过着隐居的生活,手持农具,在山中劳作的场景。这一景象描绘了郑先生远离尘嚣、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颔联“儒宗遁北海,牧伯钦高节。”进一步强调郑先生在儒家学派中的地位,以及他作为地方长官的高尚节操。这里的“北海”可能是指北海郡,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也象征着郑双峰先生的高远志向。
颈联“二公世所师,岂伊青紫列。”则是说郑先生不仅是儒家学者的楷模,还是所有世人学习的榜样,他的名声超越了世俗的成功和荣耀。这里的“二公”可能是指另一位隐士或者儒家学者,而“青紫列”则是指官职或功名显赫。
诗歌的后半部分“谁者嗣流光,华胄栖东越。”转向了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继承郑双峰先生遗风的人才的期望。这里的“嗣流光”意味着继承前辈的光耀,而“华胄”则指的是有才华或有德行的家庭,暗示着郑先生的家庭世代相传的美德。
尾联“握椠谢公车,服陇耽邮畷。”则进一步描绘了郑先生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他拒绝了朝廷的邀请,选择在田野间生活,专注于学术研究和道德修养。这里的“握椠”可能是指手握经书研究学问,而“服陇”则是指穿着布衣耕种土地,过着简朴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郑双峰先生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于高尚品德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隐士和有才之士的敬重与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