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窟中水无多。秋风动百草,水面亦生波。
长城备外侮,室内起干戈。非关绝地脉,乃是伤人和。
不见丰水上,灵台郁嵯峨。前有《大雅》诗,后有秦民歌。
锸涂得苦水,流毒如江河。
【注释】:
饮马长城窟:喝马饮水在长城的洞穴里。
窟中水无多:洞穴里的水很少了。窟,洞穴。
秋风动百草:秋风吹动各种花草。
水面亦生波:水面上也起了波纹。
长城备外侮,室内起干戈:长城抵御着外来侵略,但国内却战乱不断。
非关绝地脉,乃是伤人和:这并非是与地脉断绝,而是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不见丰水上,灵台郁嵯峨:丰水已经看不到了,灵台山高峻、雄伟。
前有《大雅》诗:前面有《诗经》中的《大雅》篇目。
后有秦民歌:后面有秦国百姓的歌谣。
锸涂得苦水,流毒如江河:锸(chà),一种开凿的工具;涂,指土地;苦水,指有毒的水;流毒,比喻有害的东西传播得很广。
【赏析】:
本诗共八首,每首都是一首五言诗。这是其中的第二首。此诗主要写国事之忧。首二句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诗人的观察。“饮”,即饮马,古人用木桶盛水给马喝水,称为“饮”。此句说饮马于长城的窟中。“窟”即洞穴。“无多”,少的意思。“无多水”,意即水不多。“秋风动百草,水面亦生波”,是说秋风劲吹,草木摇落,水也泛起了涟漪。“亦生波”三字,把水波的动态写得活灵活现。
三、四句,进一步写景。“长城”,指战国时期修筑的万里长城。“备外侮”,指抵御外来侵略。“室”,内室、内部。两句意为:长城虽然能够防御外来的侵犯,但国家的内部却发生了战争(指内战)。“非关绝地脉”,意思是并非是切断大地的脉络。“乃是伤人和”,意思是反而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和”,这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在这里是“谐”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长城虽然能抵抗外敌的进攻,但国内却因战争频繁而不得安宁,这种局面不是断绝大地脉系,而是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五、六句,由写国事而转到写边塞景象。“丰水”,指黄河支流汾河。“不见丰水”,是指黄河的支流汾河已经看不见了,因为被泥沙淤塞而变成了地上的丘陵。“灵台”,指华山。华山,又称太华山,在今陕西省韩城市以南,北接渭南市,西临西安市。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取天下多暴,吾遣所尝者使秦。”可见,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对六国的人民实行了残酷的屠杀和掠夺。诗人在这里以讽刺的口吻描写了华山高峻、雄伟的景象。“前有《大雅》诗”,指华山上有《诗经》中《大雅》篇目。“后有秦民歌”,指华山上流传着秦朝的民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大雅》《颂》,共31篇,是《诗经》中篇幅最长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这里说“前有《大雅》诗”是指华山上的《大雅》篇目,“后有秦民歌”是指华山上流传的秦代民歌。“前”和“后”相对应,表示在时间上先后不同,但在内容上却是相同的。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华山前有《诗经》中的《大雅》篇目,后有秦国百姓的歌谣。
最后两句,又从写景转入议论。“锸涂得苦水,流毒如江河”,意思是锸(chá)涂(一种工具),用来挖土或疏通沟渠用的铲子,这里指开凿的工具。“锸涂”,即开凿的工具。“苦水”,指有害的水。“流毒”,比喻有害的东西传播得很广。这两句意思是说,锸涂这样的工具,用来开凿土地,必然会带来许多有害的东西,这些危害就像江河一样传播很广。“流毒”是害的意思,“如江河”是说像江河一样传播很广。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锸涂这样的工具,用来开凿土地,必然会带来许多有害的东西,这些危害就像江河一样传播很广。
这首诗是一首讽谕诗。全诗以咏叹的口吻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难当头的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