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高高入云烟,青壁万仞下深渊。丛林杳杳,雾雨冥冥,上不见日与天。
惊湍迅洑不可以渡,悬崖深谷日夕愁鸣猿。嗟哉客子行路何独难。
在昔草昧元政微,夏氏窃国恣淫威,圣人龙飞不我归。
跳梁踊呼,肆彼鼠与鸱。铁縆高张,矢石四围。王师若雷霆,奋厥虎与罴。
碎高城,塞深池,缚其嚣童,来献京师。自古立国以德,天乃不违。
恃险而虐,鲜不颠以危。矧彼昏狡,自速祸灾,三涂洞庭古所规。

巫山高

李贺

巫山,自古以来便是诗人笔下的绝妙之景,其高峻与神秘令人神往。李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赋予了这片古老土地以新的生命和情感。他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与抒发。

“巫山高”是整首诗的第一句,它简洁地勾勒出了诗人心中那遥不可及而又令人向往的高山形象。巫山,位于长江三峡附近,以其险峻著称,历来被视为天界与凡间的分界。这里的山峰巍峨、云雾缭绕,仿佛是神仙居住之地,充满了神秘与浪漫的气息。李贺将这样的景致引入了他的诗句,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更透露出他内心深处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第二句“巫山高高入云烟”,进一步描绘了巫山的壮阔景象。这里的“入云烟”不仅形容了巫山的高耸入云,更暗示了其背后所承载的深远意蕴。如同诗人所说,巫山不仅仅是一座山,它是连接天地、沟通人间与神灵的纽带。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达到的理想状态。

接下来的“青壁万仞下深渊”,诗人用更加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巫山的另一面貌。青壁万仞,形容巫山的岩壁陡峭,直插云霄;深渊则象征着人生的低谷或困境。这里,李贺似乎在告诉读者,尽管巫山高峻无比,但同时也隐藏着无尽的危险和挑战。他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丛林杳杳,雾雨冥冥”,诗人继续展开了对巫山神秘氛围的描绘。这里的“杳杳”和“冥冥”都用来形容环境的寂静和幽暗,给人一种压抑而神秘的感受。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未知与危险的世界之中。

“上不见日与天”,则是对巫山高峻程度的再次强调。这句诗意味着站在巫山之巅,连太阳的光芒也无法触及,象征着一种极致的孤独和无助。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处境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对命运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却出人意料地转向了正面的情绪:“惊湍迅洑不可以渡,悬崖深谷日夕愁鸣猿。”虽然前面描述了巫山的危险与恐怖,但在这里,诗人却用了一种超然的态度来面对这些挑战。他认为,即使面对湍急的河流和深不可测的悬崖峭壁,也无需恐惧,因为自然界自有其法则和秩序,人类只需顺应自然即可安身立命。这里的“愁鸣猿”不仅描绘了猿猴因环境恶劣发出的哀鸣,更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一种豁达态度的表达。

最后两句诗,“嗟哉客子行路何独难”,则直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面对重重困难时的无奈和辛酸。他感叹道,即使是像自己这样远离家乡的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也会面临着种种艰难险阻。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不易和旅途的艰辛。

在结尾处,李贺并没有直接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而是留下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自古立国以德,天乃不违。”这里,他似乎在暗示一个国家要想长久安定,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而巫山高远的地理位置和神秘的自然环境,恰恰成为了考验人类智慧和勇气的试金石。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深关切,以及对正义和善良的坚定信念。

《巫山高》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它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不屈。这首诗通过对巫山高高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敬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道路中艰难困苦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