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初琢苍龙璧,暗中摸索亦可识。
美人持赠供诗情,不与鄙者但肉食。
紫瓯春乳浮兔班,石铫飞霜破醉颜。
知音者少谁同局,我愿抱被来就宿。
仰倾甘露听松风,簸弄明月不须烛。
中丞好古更好礼,惯把渔竿钓清渭。
我今世味亦饱谙,如君苦节渠那似。
愿调鼎鼐作琼汤,唤回尘梦搜枯肠。
势如破竹驱残羌,咳唾成珠觉语香。
莫听瓦釜虚雷吼,人生行乐岂在酒。
【注释】
都宪:指都察院长官。林见素:字元善,号清源道人,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诗人、学者。山谷: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别号。咎茶歌:苏轼作《咎茶歌》以讥讽蔡京等权奸,其诗为:“苦遭谤议日纷纭,谁使交游如子美;我今老病君不闻,坐令山林空四邻。”次韵:即和诗,是和原作的意思,与原文的意思相一致。一规:指都宪林见素的诗句。初琢:初刻成。苍龙璧:指玉石制成的玉璧。暗中摸索:比喻在背后暗中观察。也可识:也能理解。美人:指林见素。美人持赠供诗情:美人赠送玉璧,作为吟诗的资料。不与:不让。鄙者:指作者自己。但肉食:只吃肉而不做事。紫瓯:用紫色的茶壶泡茶。春乳:春雨滋润万物的乳汁。兔班:兔子身上的斑纹。石铫:陶制的茶壶。飞霜破醉颜:茶汤像飞雪般洒落,使醉酒的人感到清醒。知音者:懂得欣赏音乐的人(指作者)。谁同局:谁与我同饮一杯呢?我愿抱被:抱着被子睡下,指安睡。就宿:留宿。仰倾:倒着倾倒。甘露:比喻好酒。听松风:听着松涛声。簸弄明月:把月光玩弄起来,借指欣赏月色。中丞:都察院的长官。中丞好古更好礼,惯把渔竿钓清渭:中丞喜欢古代的东西,更讲究礼貌,习惯于拿渔竿到渭水钓鱼。鼎鼐:古代烹煮用的大锅。调鼎鼐:调换大锅,比喻改变局面。琼汤:指美酒。唤回尘梦:唤醒了尘封已久的梦想。咳唾成珠:口吐唾沫,就像珍珠散落一般。咳唾成珠:形容说话有文辞。瓦釜:瓦制的小锅。虚雷吼:空洞无物的声音。虚雷吼,比喻没有实际内容的声音。人生行乐岂在酒:人生的乐趣并不在于饮酒。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言志之作,通过咏赞东坡“东坡肉”来表达他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抒发了他面对官场斗争时的豪情壮志。
上片开篇写东坡肉的制作过程,将东坡肉比作一块精美的玉璧,并说在制作过程中,只有暗中摸索才能理解它的内在含义。接着写苏东坡对东坡肉的喜爱之情,认为它能够启发诗情,而不会像那些只会吃肉喝酒的人一样庸俗无聊。接下来三句写东坡肉的外形,以及它的香味、色泽。最后一句写东坡肉的味道,强调它的味道醇厚,令人沉醉。全句写东坡肉的独特之处,也是东坡肉受到喜爱的原因所在。
下片开始写东坡肉的典故,以东坡肉来象征苏轼本人,表达了苏轼对仕途的态度和对名利的看法。然后写苏轼对东坡肉的赞美,表示自己愿意抱着被子,安睡在东坡肉旁边,享受这份美味。接着写苏轼与友人一起品尝东坡肉的情景,表明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再写苏轼对朝廷的不满,认为自己应该像渔翁那样远离朝廷的权力之争。接下来几句又回到苏轼对官场的看法,认为他更喜欢古代的东西,更讲究礼貌,习惯于拿渔竿到渭水钓鱼,而不是沉迷于官场的权利争斗。最后两句写苏轼对人生的感慨,认为人生的乐趣并不在于饮酒,而是在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全词通过对东坡肉的赞美和苏轼对官场的态度的描述,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