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渊明益羡闲,兴来高阁漫跻攀。
半檐爽气尊前雨,百里平林掌上山。
天际轻阴寒未散,日斜飞鸟倦知还。
长安尘土三千丈,不到清泉白石间。
诗句解析及注释:
老去渊明益羡闲,兴来高阁漫跻攀。
渊明:指晋代的陶渊明,以其隐逸的生活态度和诗歌著称。
益羡闲:更羡慕陶渊明那种闲适的生活。
兴来:兴致来了。
高阁:高大的阁楼。
漫跻攀:随意地攀登。
半檐爽气尊前雨,百里平林掌上山。
半檐爽气:半边楼檐透出清爽的气息。
尊前雨:在酒杯前下的雨,形容雨水细腻如酒,也指雨中饮酒。
百里平林:广阔的平原树林,百里表示距离远。
掌上山:手捧的山,形容山林之小,如同手掌一般。
天际轻阴寒未散,日斜飞鸟倦知还。
天际轻阴:天空中的轻薄云层。
寒未散:天气仍然寒冷。
日斜飞鸟倦知还:夕阳西下,归巢的鸟儿疲惫地知道要回家了。
长安尘土三千丈,不到清泉白石间。
长安:古都城名,这里指代繁华的城市或官场。
尘土三千丈:形容城市的喧嚣和尘土飞扬到极点。
清泉白石间:清澈的泉水旁的白色岩石之间。
译文:
岁月流转,我愈发羡慕陶渊明那闲适的生活,当兴致到来时,我愿意登上高阁,随意攀登。半边的楼檐透出清爽的气息,仿佛在酒杯前下的细雨,滋润了大地,又如同掌上的山般渺小。天际有轻薄的云层,虽然寒冷却未消散,太阳开始偏斜,归巢的鸟儿疲倦地知道要回家了。繁华的都市尘土飞扬,与那清澈的泉水和白石相映成趣,显得更加清新脱俗。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首联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以及因生活压力而选择隐居的愿望。颔联“半檐爽气尊前雨”、“百里平林掌上山”则形象地展现了登高所见的自然美景,既有雨后清新的意境,又有山峦起伏的壮观。颈联“天际轻阴寒未散”与“日斜飞鸟倦知还”对比了大自然的宁静与人的忙碌,进一步突出了对自然的向往。末联“长安尘土三千丈”与“清泉白石间”形成了鲜明对比,强调了远离尘嚣的重要性。整体而言,此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