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衢三伏涨黄尘,病发萧萧挂葛巾。
正好关门消永日,可堪曳履见时人。
惊风梧叶常疑雨,窥户薇花不是春。
睡起北窗修茗供,月团香细石泉新。

【注释】

九衢:指京都的街道。三伏:夏季最热的时候。涨黄尘:尘土被晒得发黄。萧萧:形容病后衰弱的样子。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这里指病者戴的帽子。永日:一天很长的时间,这里指炎热的日子。曳履:拖着鞋子行走。时人:当时的人们,这里指他人,即作者的朋友或熟人。惊风:急风。疑雨:好像要下雨。窥户:偷看门缝。薇花:一种草本植物,其嫩芽可入菜,古人认为它能益人。不是春:并不是春天。睡起北窗:早晨从床上起来。修茗供:烹茶作饭。月团:月亮形的糕点,这里指月饼。细石泉新:指新采的泉水,水味清冽甘甜。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酷暑中病愈之后写的一首诗。

第一联“九衢三伏涨黄尘,病发萧萧挂葛巾。”写自己病后,身染重疾,不能出门,只能在家休养。三伏天里京城里到处尘土飞扬,而自己却病得不轻,只能戴着葛巾,躺在病床上。

颔联“正好关门消永日,可堪曳履见时人。”意思是说:正好可以关上门窗度过这漫长的日子,可是看见别人都出来活动,又感到无可奈何。

颈联“惊风梧叶常疑雨,窥户薇花不是春。”意思是说:一阵急风吹过,梧桐叶常常好像要下雨一样地抖动;偷偷地打开窗户一看,院子里的几棵野菊花也不像春天了,它们只是微微开着,没有完全开放。

尾联“睡起北窗修茗供,月团香细石泉新。”意思是说:早晨醒来后,在北窗下烹煮着茶水,细细品味着清香可口的泉水。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当时他因避乱到夔州,生活困顿。此诗表现了他身处穷愁之中仍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不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