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楞严一炷香。蒲团为伴世相忘。三山碧水魂非远,半枕清风梦引长。
依曲径,傍回廊。竹篱茅舍尽风光。空怜燕子归来去,何事营巢日日忙。
鹧鸪天 · 壬申春夜梦中作五首
【注释】
一卷楞严一炷香。蒲团为伴世相忘。三山碧水魂非远,半枕清风梦引长。
(一卷楞严:佛教经书名《楞严经》,简称“楞严”。为大乘佛教般若部经典,共分四十卷,唐玄奘译本,后被尊为佛经之首。一炷香:点燃的香,用于祈福或祭祀等宗教仪式。蒲团:用蒲草编织而成的坐垫,是佛教修行时常用的坐具。)
依曲径,傍回廊。竹篱茅舍尽风光。空怜燕子归来去,何事营巢日日忙。
(依:沿着。回廊:回旋曲折的走廊。竹篱茅舍:形容简陋的农舍。空怜:徒然同情。)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梦境的诗。诗人在梦中游历了一个神秘的世界,这个世界中有美丽的山水、宁静的环境,还有勤劳的燕子。然而,这个世界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只是一种幻觉。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超脱现实的追求。
第一句“一卷楞严一炷香”,意味着诗人在梦中找到了一本佛经,并点燃了一支香,以祈求心灵的净化。这里的“楞严”指的是佛教经书《楞严经》,象征着智慧与觉悟。“香”则代表了信仰与虔诚。诗人通过这一动作,表达了他在梦中寻求真理和解脱的愿望。
第二句“蒲团为伴世相忘”,描绘了他与世隔绝的状态,与世间的纷扰完全隔离。这里所说的“蒲团”,是佛教修行者常用的坐具,寓意着清静与安宁。他在这里与世隔绝,忘却了世俗的一切烦恼,达到了一种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接下来的两句“三山碧水魂非远,半枕清风梦引长”,进一步描绘了梦境中的场景。诗人仿佛置身于一片美丽的山水之中,那里的山水景色如画,让人陶醉。同时,他也感受到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这种宁静的氛围让他感到心旷神怡,仿佛灵魂得到了升华。
最后两句“依曲径,傍回廊。竹篱茅舍尽风光”,则是对梦境中场景的再次描绘。诗人沿着曲折的小径前行,欣赏着周围的风景。他看到了一座座竹篱茅舍,那里的风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这一切都让诗人感到无比愉悦,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
这首诗通过对梦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超脱现实的追求。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意盎然的境界之中。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和自由,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