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迹茅檐下,追随日以疏。
偶然到城市,未免识侬渠。
造物静相对,此身常有馀。
何时谢形役,不敢惜离居。
【注释】
屏迹:隐居。茅檐下:指草屋。造物:指天地万物。谢形役:辞官归隐。
【赏析】
《东林七问》是明代文学家高启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问答的形式,抒发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辞官归隐的决心,体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思想和“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全诗语言朴实,意境高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屏迹茅檐下,追随日以疏。
偶然到城市,未免识侬渠。
造物静相对,此身常有馀。
何时谢形役,不敢惜离居。
屏迹茅檐下,追随日以疏。屏迹,即隐居的意思。茅檐,用茅草盖的房屋,这里指简陋的居所。追随,跟随、依从。日以疏,每天过得从容自在。这两句意思是说,我如今隐居在茅檐之下,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每日里都感到十分舒畅。偶而也到城市之中去走一走,但毕竟难以认识什么叫做真正的生活。
造物静相对,此身常有馀。造物,指自然界的一切。造物主,这里指天地万物。相对,这里是互相对待、互相作用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常常静静地面对着大自然,体会着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乐趣,觉得这种生活是多么地美好呀!
不敢惜离居。谢形役,辞官。形役,指世俗的名利地位。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我才肯辞去世俗的功名利禄呢?我怎敢吝惜那离别家乡的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