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何用更喃喃,新得金人肘后函。
至道本来唯一默,吾生从此愿三缄。
曾无恶浪欺顽石,岂有惊涛下秃杉。
我纵不言君也会,是非留在七斤衫。

相逢何用更喃喃,新得金人肘后函。

至道本来唯一默,吾生从此愿三缄。

曾无恶浪欺顽石,岂有惊涛下秃杉。

我纵不言君也会,是非留在七斤衫。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相逢何用更喃喃

  • 字面解析:“喃喃”通常描述轻声细语的样子,这里可能表达了一种轻柔的交流方式,或是诗人对于交流方式的深思。
  • 文化意涵:在古代诗歌中,这种表达常用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如对某人或某事的反复思量,或是一种深情的呼唤。

2. 新得金人肘后函

  • 意象分析:“金人”通常指代贵重之物,“肘后函”则可能指代珍贵的书卷或宝物,这两句诗可能暗示了获得某种珍贵知识或物品的喜悦。
  • 情感表达:通过获得珍贵的东西,诗人展现了内心的满足和对知识的渴求。

3. 至道本来唯一默

  • 哲学思考:此处“至道”可能指最高的道德准则,而“唯一默”表明一切尽在不言之中。这反映了诗人对真理和真知的追求。

4. 吾生从此愿三缄

  • 个人态度:这里的“三缄”可能指的是保守秘密,不轻易泄露。诗人表达了一种谨慎和内敛的态度,可能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5. 曾无恶浪欺顽石

  • 自然现象:描述了自然界中的海浪对岩石的考验,比喻了生活中的困难或挑战可能会被坚强的意志所克服。

6. 岂有惊涛下秃杉

  • 生态对比:通过对比巨浪和细小的树木,诗人可能在表达即使是微小的存在也不可轻视,生命的力量是顽强的。

7. 我纵不言君也会

  • 信任与理解:诗人表达了一种自信的情感,相信对方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意。这种表达体现了双方之间的深厚友谊或理解。

8. 是非留在七斤衫

  • 生活哲理: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生活态度,强调了心灵的平静和自我修养,即通过修炼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同时,“七斤衫”可能是指诗人的外在形象或社会地位,暗示其不为俗世所累,保持了一种清高的姿态。

成鹫的《马山杂咏三十韵》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清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也能够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