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水北送山翁,野兴逢秋更不穷。
古道客归禾黍外,隔桥人语蓼萧中。
溪光远近潮通月,林影参差叶答风。
何事适来还适去,笑看闲者亦飞蓬。

送客晚归,微月在林。

山南水北,送山翁;野兴逢秋,更不穷。

古道客归,禾黍外;隔桥人语,蓼萧中。

【注释】:

  1. 山南水北:指送别之地。山南水北,指诗人所在之地。
  2. 野兴:闲适的兴致。逢秋:逢着秋天。穷:尽,竭尽。
  3. 古道:古旧的道路。客归:客人归来。禾黍:指庄稼、谷物,这里指稻田。
  4. 隔桥:一座桥。人语:人的谈笑语声。蓼萧:蓼草和萧草。
    【译文】:
    在山南水北送别山翁,野外的兴致在秋天里更加无穷无尽。
    老路行人归家,禾黍长在稻田外;隔河桥梁上,有人说话的声音。
    溪水的光影随远近而不同,树林的影子参差地映着风。
    为什么说适来又适去?笑着看看那些悠闲的人,他们就像蓬草一样飘忽不定。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前二句写送行,后二句写送别后的思绪。首联以“山”字领起,点出了地点——在山南水北,也就是在送别的所在。“送山翁”,即送别山翁,山翁是隐士之称。“野兴逢秋更不穷”,野兴就是野趣,逢秋则意味着到了秋天。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山南水北送别了山翁之后,我还有无尽的闲情逸致,因为到了秋天,景色更加迷人。这两句诗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以及诗人自己的情感。
    中间四句写送别后的思绪。颔联“野兴逢秋更不穷”中的“野兴”,即闲情逸致,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心情。这里的“逢秋”指的是在山南水北送别了山翁之后。这句诗中的“更不穷”,意味着山翁一走,自己的心情也变得无限广阔。颈联“古道客归禾黍外”,“古道”指的是老路或旧路,“禾黍”指的是庄稼、谷物,这里指稻田。这里的“禾黍”可以理解为“禾黍之外”,也可以解释为“禾黍之间”。“隔桥人语”中的“人语”是指人的谈笑语声。
    最后两句诗描绘了送别后的思绪。尾联中的“何事适来还适去”中的“何事”,可以理解为“为何”,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这里的“适来还适去”,可以理解为适来适去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适才适所的意思。这里的“笑看闲者亦飞蓬”中的“笑看”可以理解为笑着看着,也可以理解为笑着看着别人的行为。这里的“飞蓬”是指蓬草随风飘散的样子。整首诗通过对送别和送别后的思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