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西并片帆飞,路入东林为蕨薇。
曲径日斜行子至,隔山斋罢老僧归。
班荆有客同乡水,洗钵何人话翠微。
今夜无弦弹得好,月轮刚照十三徽。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读懂题目的要求,然后逐句分析,最后结合全诗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即可。
“闲云西并片帆飞”,首联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野风光图,“闲云”是作者在登程途中所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西并”指西边,“片帆飞”则描绘了行船顺风而行,快速前行的情景;
颔联“路入东林为蕨薇”,“东林”是地名,位于今安徽歙县境内,这里暗含诗人的行程,“蕨薇”指的是山中野生植物,也暗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生活艰辛;
颈联“隔山斋罢老僧归”写山寺的清幽,“斋罢”说明僧人已经做完了早课,开始下山回寺,而此时夕阳西下,诗人与僧人告别,继续上路;
尾联“今夜无弦弹得好,月轮刚照十三徽”写诗人在山中夜晚无事可做,只好弹奏古琴,但因为缺弦而不能弹奏好,同时诗人以“十三徽”来比喻月光,表达出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
【答案】
译文:
在西面的云端里,我乘着一叶白帆向东航行。
路入东林,我为了找蕨薇采食而停船。
曲径弯弯,斜阳已西沉,行者到达了目的地。
隔着山岭,斋饭已毕,老僧收拾行装准备返回寺庙。
同乡的朋友在路边搭起席子,一起谈论家乡水土;
洗钵的人是谁?他和我一同谈论青山翠微。
今夜没有弦乐可弹得如此动听,明亮的月光正好照着琴上的十三徽。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兼有叙事的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在旅途中见到的景色、听到的声音和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的感受。
首联写“闲云西并片帆飞”,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野风光图,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闲云”一词表明了诗人在途中所遇之景,即“闲云”。“片帆飞”则描绘了行船顺风而去,快速前行的情景。
颔联“路入东林为蕨薇”交代了此行的目的,诗人为了寻找蕨薇而停舟于东林。“路入东林为蕨薇”一句,点明此行的目的,同时也透露出此次远行的原因。这两句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而且交代了此次出行的原因。
颈联“隔山斋罢老僧归”写山寺的清幽,“斋罢”说明僧人已经做完了早课,开始下山回寺,而此时夕阳西下,诗人与僧人告别,继续上路。“隔山”一词写出了诗人与僧人相别时的地点。
尾联“今夜无弦弹得好,月轮刚照十三徽”写诗人在山中夜晚无事可做,只好弹奏古琴,但因为缺弦而不能弹奏好,同时诗人以“十三徽”来比喻月光,表示出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月轮”二字既点出了夜深,又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寂寞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