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溪山尽解颐,一台终日对崔嵬。
闲身静坐三生石,老眼频看八字碑。
饮水自知无冷暖,磨砖谁复见须眉。
涅槃道者今何去,龙卧澄潭似旧时。
诗句注释:
- 到处溪山尽解颐 - 意思是到处的山水景色让人心情愉悦,忘却了忧愁。
- 一台终日对崔嵬 - 形容一座台子高耸入云,终日面对。
- 闲身静坐三生石 - 指在三生石旁悠然自得地坐着。
- 老眼频看八字碑 - 指用眼睛仔细观看刻着八字的碑文。
- 饮水自知无冷暖 - 比喻自己清楚自己的情况,不必他人评说。
- 磨砖谁复见须眉 - 表示世事沧桑,无人再能看见人的须眉(即面部特征)。
- 涅槃道者今何去 - 询问现在何处能找到修行至涅槃境界的人。
- 龙卧澄潭似旧时 - 形容像过去一样,宁静祥和的龙潜居在清澈的池塘里。
译文:
我到处欣赏溪山美景,心情舒畅,忘却一切烦恼。我独自一人坐在高耸入云的台子上,望着眼前的山峰。我的心境平静,仿佛已经超脱尘世,常常在三生石旁沉思。我用目光观察着刻有八字的碑文,感受其中的哲理。我明白自己的境况,无需他人评说好坏。岁月流转,我已经年迈,但依然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如今,谁能再见到那些修行至涅槃境界的人?他们如同龙一般潜藏于澄清的池水中,与过去相比,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和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历山水、寻求心灵宁静的场景。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物,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洞察世事的人生态度。诗中通过对比“溪山”与“崔嵬”,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通过“闲身”与“三生石”、“八字碑”等象征性元素的结合,展现了心灵的自由与超脱。最后,诗人以“涅槃”为喻,表达了对超脱生死、达到内心安宁境界的向往。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是一幅生动的自然与心灵对话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