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十载已无家,又逐飞蓬渡海涯。
分室我应惭郈伯,下车谁复问西华。
桑榆日暮频怜影,杕杜春深自放花。
此去定知防墓近,白杨犹有未归鸦。

【解析】

此诗首联交代了作者的家世和身世:梁晋煌,字晋煌,号东皋,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外甥。他从小失去了父母,被舅舅王昌龄抚养长大。在王昌龄身边度过了十多个春秋,直到十八岁才告别舅舅去长安应试。王昌龄对这位外甥非常喜爱,所以把他送到京城去应举。“孤儿”指作者自己。“无家”指没有家庭,没有依靠。次联说,我像一只孤雁随飞蓬飘荡,漂泊海涯。这句中“又逐飞蓬渡海涯”一句,化用曹操《苦寒行》中的名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谓自己像那只孤雁一样,随着飞蓬漂泊于海上。“又逐飞蓬渡海涯”一句,化用曹操《苦寒行》中的名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谓自己像那只孤雁一样,随着飞蓬漂泊于海上。

第三联的意思是,你我分居两地,我应感到惭愧(愧对舅父的信任);你下车时又有谁能询问西华呢?这里的“惭郈伯”是指惭愧,惭愧舅父对自己的信任。“自放花”是指自己不拘小节、任性行事。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舅父的感激之情。

第四联的意思是,桑榆日暮时频频怜爱那身影;独自在杜梨树下欣赏春天盛开的花。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出自《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意思是说,桑榆日暮时频频怜爱那身影;独自在杜梨花树下欣赏春天盛开的花。

第五联的意思是,这次出使定知墓在防墓附近;白杨树上还有乌鸦没有飞回来。这里的“防墓”是地名。“白杨”代指故乡。

【答案】

译文:

我从小就失去了双亲,被舅舅王昌龄抚养长大,在舅舅身边度过了十多个春秋,直到十八岁才告别舅舅去京城应试。王昌龄对我非常喜爱,所以把他送到京城去应举。“孤儿”指作者自己。“无家”指没有家庭,没有依靠。我像那只孤雁随飞蓬漂泊,漂泊海涯。你我分居两地,我应感到惭愧(愧对舅父的信任);你下车时又有谁能询问西华呢?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出自《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意思是说,桑榆日暮时频频怜爱那身影;独自在杜梨花树下欣赏春天盛开的花。这次出使定知墓在防墓附近;白杨树上还有乌鸦没有飞回来。

赏析:

这首诗是王昌龄送他的外甥梁晋煌到珠崖省母,临别赠言之作,表现了他对外甥深切的关怀和期望。

第一联写王昌龄与梁晋煌的关系。梁晋煌,字晋煌,王昌龄的外甥,自幼失去父母,由舅舅抚养长大。在舅舅身边度过了十多个春秋,直到十八岁才告别舅舅去京城应试。王昌龄对他非常喜爱,所以把他送到京城去应举。这是两人深厚的感情基础。

第二联直接点明主题。诗人以“又逐飞蓬渡海涯”起句。说自己像一叶飞蓬随流飘荡,漂泊海涯。“又逐飞蓬渡海涯”,化用曹操《苦寒行》中的名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谓自己像那只孤雁一样,随着飞蓬漂泊于海上。“又逐飞蓬渡海涯”,化用曹操《苦寒行》中的名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谓自己像那只孤雁一样,随着飞蓬漂泊于海上。

第三联表达了诗人对舅父的感激之情。“惭郈伯”,“愧”、“惭愧”的意思,惭愧舅父对自己的信任。“自放花”,指自己不拘小节、任性行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舅父的感激之情。

第四联表达了诗人对舅父的思念之情。“桑榆日暮频怜影”,“桑榆日暮”是夕阳西下的景象,而人的影子却越来越长,这自然令人怜爱不已。“独在杜梨花下看春花”,独处一地,无人共语,只有孤独的杜梨花在陪伴自己度过漫漫时光,这更增加了诗人的愁闷之感。

第五联表明诗人要远赴边疆的决心。“此去定知墓在防墓附近”,“此去”是诗人离开家乡去边疆,“墓在防墓附近”是说坟墓离家乡很近。这两句表明了诗人要奔赴边疆的决心。“白杨犹有未归鸦”,“白杨”代指故乡。“未归鸦”,指未回的乌鸦。这两句表明了诗人要去边疆的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