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曾过潮边寺,今日初观寺外潮。
万马直奔鱼腹浦,一鸥闲立虎溪桥。
前村云树连空碧,隔岸菰蒋入望遥。
犹胜西湖二三月,风光多半属渔樵。

【注释】

廿年曾过潮边寺:廿年,二十年。潮边寺,在浙江杭州西湖西岸。

今日初观寺外潮:今日,今天。寺外潮,指钱塘江潮。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故有“天下壮观”之称。观潮,观赏江潮。寺外潮,泛指江潮。

万马直奔鱼腹浦、一鸥闲立虎溪桥:万马奔,形容江面上人马众多,波涛滚滚,声势浩大。鱼腹浦,即海宁盐官的南门,又名“白沙”,为钱塘江入海口之一。虎溪桥,在海宁县境内钱塘江上,因江中有巨石形似老虎而得名。

前村云树连空碧、隔岸菰蒋入望遥:前村,指钱塘江边的村落。云树,指江边的山峦树木。空碧,空阔无际的青苍色,这里形容江水浩渺。菰蒋(gū jiāng),即茭白,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浅水中,茎圆柱形,叶子长条形,花白色。

犹胜西湖二三月:犹胜,胜过,此句用反语,表示钱塘潮比西湖三二月的景色更优美。胜,超过。

风光多半属渔樵:渔樵,渔民和打柴人,指农民。风光,景色。此句意思是说钱塘江潮的景致比西湖的三、四月还要好。

【赏析】

《雷峰寺观潮》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观潮之盛,以钱塘江潮比西湖春晓之美。前半首先写二十年前曾游观过的钱塘江潮,后半首则记当年今日观潮所见,突出其壮观之势。前两句写潮来时的气势,万马奔、一鸥闲;第三句写潮退时的景象,鱼腹浦、虎溪桥;第四句写江边景色,前村云树、隔岸菰蒋;最后一句点题并作结语,说钱塘潮景胜过西湖三、四月之胜景。全诗意境开阔雄浑壮美,语言简练自然流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