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外身闲几个能,入山居士住山僧。
孤衾独抱来何暮,短榻高悬下未曾。
古月照残尘外梦,新虫吟破壁闲灯。
殷勤报语侵晨客,莫把浮云换曲肱。
月夜,李东园诸子过宿马山赋得身闲数得上方眠
注释:
- 月夜:夜晚的月光。
- 李东园诸子:指李东园和他的朋友们。
- 过宿马山:在马山住宿。
- 赋得身闲:即作诗表达自己的闲适心情。
- 数得上方眠:数到最上方的睡眠状态。
- 物外:超脱世俗之外。
- 入山居士:住在山中的居士(道士)。
- 住山僧:住在山中的僧人(僧侣)。
- 孤衾独抱:孤单地抱着被子。
- 暮:傍晚时分。
- 短榻高悬:形容床铺不高,悬挂在墙上。
- 古月:古老的月光。
- 残尘外梦:尘世之外的梦境。
- 新虫吟破壁闲灯:新来的蟋蟀在墙壁上鸣叫,打破了墙壁旁的灯光。
- 殷勤报语侵晨客:热情地告诉清晨来访的人。
- 莫把浮云换曲肱:不要将飘浮的云朵当作曲柄(喻指无用之物)。
译文:
在月光之下,李东园的朋友们来到了马山,他们在这里休息并创作诗歌。他们表达了自己悠闲的心态,数到了最舒适的睡眠状态。在物外的世界里,他们过着超脱世俗的生活,与山中的居士和僧人为伍。他们独自抱着被子,度过了一个孤独的夜晚,但并没有感到寂寞。他们看着墙上悬挂着的床铺,虽然不高,却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古时的月光照亮了他们的心灵,而蟋蟀的鸣叫声则打破了墙壁旁的灯光,增添了一份幽静。他们在早晨来访时,受到了热情的招待,但他们也提醒对方不要被浮云所迷惑,不要将它们当做有价值的东西。
赏析:
这首诗以夜晚为背景,描绘了一群文人墨客在马山的闲适生活。他们享受着自然的美好,远离尘世的喧嚣,与山中的居士和僧人为伴,过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诗中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排斥。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一部分文人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