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缘松竹引清风,路入曹源识祖翁。
衣钵有山皆拱北,袈裟无水不流东。
镜台影露云千叠,碓觜花开桂一丛。
莫与溪声斗长舌,知音人在月华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曹溪谒祖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却缘松竹引清风:这里的“却缘”可以理解为因为或由于,而“松竹”则可能指代诗人所处的环境或者是他内心的某种品质。清风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清明。
路入曹源识祖翁:曹源在这里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者是象征意义,而“祖翁”则可能指的是那位指引诗人前行的人或事物。
衣钵有山皆拱北:这里“衣钵”可能指的是禅宗的衣钵或者修行的法门,而“山皆拱北”则可能是形容山的形状,像是在向北方弯曲。这里的“有山皆拱北”可能意味着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在那里指点和引导。
袈裟无水不流东:这里的“袈裟”指的是僧人所穿的法袍,而“水不流东”则可能是描述水流的方向,表示无论在哪里,都有佛法的存在和支持。
镜台影露云千叠:镜台可能指的是用来照见自己内心的地方,而“影露云千叠”则形容镜子中反映的景象,如同天空中的云层一样层次分明、清晰可见。
碓觜花开桂一丛:碓觜(duī zuǐ)是一种农具,而桂(guì)则是桂花树的别称,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在田间劳作时看到的一种景象。
莫与溪声斗长舌:这句诗的意思是不要和溪水的潺潺声音进行比较或争论,可能是因为诗人觉得溪声虽然自然而悠扬,但无法与他的内心世界相比。
知音人在月华中: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在月光下找到理解自己的人,这里的“知音”指的是能够相互理解和共鸣的人,可能是诗人心中的某个人,也可能是他的师父或者其他给予他指导和帮助的人。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与禅宗修行相关的意象,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自我提升的思想。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