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楞匝地逼虚空,拾级齐云迩梵宫。
宝铎希声风在下,鬓珠无影日当中。
鸟窠直上窥天险,雁塔频登识化工。
夜半金轮峰顶月,清光还与此山同。
注释:
1 丹霞十二咏紫台爽气
- 丹霞:一种红色岩石地貌,常出现在中国的南方地区。
- 十二咏:这里指的是对丹霞景观的十二种不同描述或评价。
- 紫台:古代帝王的宫殿,此处可能指代紫禁城,即故宫。
- 爽气:清新、爽快的风,形容景色宜人。
- 四楞匝地逼虚空
- 四楞:四面凸出的形态。
- 匝地:环绕地面。
- 逼虚空:逼近虚空,形容景物高大且雄伟。
- 拾级齐云迩梵宫
- 拾级:一步步向上攀登。
- 齐云:形容云雾缭绕的样子。
- 迩梵宫:接近佛教圣地梵宫。
- 宝铎希声风在下
- 宝铎:精美的钟,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 希声:稀有的声音。
- 风在下:形容风吹得非常轻柔。
- 鬓珠无影日当中
- 鬓珠:指头发如珍珠般光泽。
- 无影:形容头发在阳光下闪耀,但并不显得刺眼。
- 日当中:太阳正中,阳光强烈的时候。
- 鸟窠直上窥天险
- 鸟窠:鸟巢,这里指代高高的山峰。
- 直上:直接上升。
- 窥天险:形容山峰高耸入云,仿佛可以窥见天空的险峻。
- 雁塔频登识化工
- 雁塔:唐代长安城北的一座著名佛塔。
- 频登:多次登上。
- 识化工:理解或领悟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 夜半金轮峰顶月
- 夜半:深夜时分。
- 金轮:金色的轮状物,这里可能指月亮。
- 峰顶月:形容山顶上的月光明亮。
- 清光还与此山同
- 清光:明亮的月光。
- 此山:这里指的是作者所在的山。
- 同:相同,这里表示月光与山景相互映衬,和谐统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丹霞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叹。首句“丹霞十二咏紫台爽气”开篇便点明了主题,紫台(即故宫)在丹霞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清爽宜人。接着,诗人详细描述了紫台周围的自然环境,从四楞匝地逼虚空到拾级齐云迩梵宫,再到宝铎希声风在下,无不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
第二联“鬓珠无影日当中”,则以诗意化的语言描绘了头发在阳光下闪耀的美丽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的柔美,又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接下来的三联,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紫台周边的山水风光,从鸟窠直上窥天险到雁塔频登识化工,再到夜半金轮峰顶月,每一联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最后一句“清光还与此山同”,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人用“清光”来形容月光与山景相互映衬的景象,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整首诗通过对丹霞美景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