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竹低垂新竹高,淡烟疏雨两萧骚。
笋根童子窥泉脉,林下闲人罢桔槔。
绿玉倚檐摇翠幌,冷云和梦湿缁袍。
何堪更忆潇湘夜,剔尽寒灯闻百劳。

【诗句释义】

丹霞十二咏紫台爽气:这是一首描述自然景色的诗歌,描绘了紫台周围的景色和氛围。紫台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的一处建筑,周围环境幽雅宁静,空气清新宜人。诗中通过描绘紫台上的竹、烟、雨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景的赞美之情。

旧竹低垂新竹高,淡烟疏雨两萧骚:描述了竹林的生长状态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旧竹已经低垂,而新生的竹子则高耸入云;淡烟和疏雨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这里的“萧骚”一词,形容自然环境的凄美和哀婉。

笋根童子窥泉脉,林下闲人罢桔槔(jie gāo):描绘了竹林深处的景象。笋根之下,有童子蹲伏着仔细观察泉水的流动情况;林下闲散的人结束了一天的劳作,不再使用桔槔(一种古代的灌溉工具)来浇灌植物。这里的“桔槔”一词,指的是桔槔这种古老的灌溉工具。

绿玉倚檐摇翠幌(huǎng),冷云和梦湿缁袍:描述了绿色竹子摇曳在屋檐下,与梦中的冷云相互映衬,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这里的“绿玉”和“冷云”都是形容竹子的颜色和感觉,而“翠幌”则是形容竹叶摇曳的样子。

何堪更忆潇湘夜,剔尽寒灯闻百劳:表达了诗人对于潇湘之夜的回忆和思念。潇湘之地,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气息而著称。这里的“剔尽寒灯”形容夜晚灯火通明的景象,而“闻百劳”则是指听到百劳鸟的鸣叫声。这些词汇都富有诗意和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土地上。

【译文】
紫台四周的竹林里,新长出的竹子挺直向上,而旧有的竹子则低垂着。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雨点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竹笋根下的童子正好奇地观察泉水的流动情况,而在林下休息的人们已经结束了一天的劳动,不再使用桔槔来浇灌植物。
绿色的竹子在屋檐下摇曳生姿,与梦中的冷云相互映衬,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这里的“绿玉”和“冷云”都是形容竹子的颜色和感觉,而“翠幌”则是形容竹叶摇曳的样子。
我怎能忘记曾经在那片潇湘之地度过的那个夜晚。那时,灯光明亮,百劳鸟的鸣叫声此起彼伏。那些美好的回忆如今只能在梦境中追寻。

【赏析】
这首诗以丹霞为背景,描绘了紫台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通过对竹、烟、雨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中也融入了作者对潇湘之夜的回忆,表达了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