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扪萝上翠微,老僧见惯步如飞。
朝随林鸟排云去,暮逐岩猿带月归。
自恨丹梯延俗客,谁攀铁锁到山扉。
何当截断红尘路,独占孤峰饱蕨薇。
【注释】
丹霞:指红色的砂岩。十二咏:即《登金陵安乐寺浮图》,为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紫台:泛指寺院的殿堂。爽气:指寺院清幽的气氛。扪:摸,攀援而上。老僧见惯步如飞:老和尚走习惯了,脚步轻盈得像在飞翔。
林鸟:树林中的鸟。排云去:排着云彩离去,形容鸟飞得很高。岩猿:山中的猿猴。带月归:带着明月回来,形容猿猴归来时月明如洗。自恨:很遗憾。丹梯:红梯,指登山用的绳索或梯子。延俗客:招揽世俗之客。谁攀:谁能攀登。铁锁:用铁链锁住山门,比喻险峻陡峭。山扉:山门。截断:砍断,引申为“超越”。红尘路:尘世的道路。
【赏析】
此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前后)。诗人李白游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而《登金陵安乐寺浮图》则是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名作之一。诗人以瑰丽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诗中对寺院环境的描写十分具体生动,尤其是对寺院周围山林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使人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那清新宜人的自然景色。
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艺术魅力。首联两句描绘了诗人攀登山峰的壮志与豪情。颔联则通过对山林中鸟儿和猿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颈联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无奈和渴望超然物外的愿望。尾联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决心要超越尘世的境界。整首诗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也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