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明相下方同,林影参差辨梵宫。
海印光生华藏界,天鸡啼向舵盘东。
云迎霁色先沉壑,鹤趁朝暄早出笼。
莫道日高僧未起,阳乌曾不恕衰翁。
诗句释义:
- 丹霞十二咏紫台爽气 - 紫台:指佛教中的净土世界,这里可能是指佛教的圣地或佛塔。爽气:清爽的气息,形容环境宜人。
- 上方明相下方同 - 上方明相:比喻佛法的光明照耀一切。下方同:下方众生与佛法同在。
- 林影参差辨梵宫 - 林影:树木的影子。参差:不整齐的样子。梵宫:佛教建筑,这里指代寺院或修行场所。
- 海印光生华藏界 - 海印:佛教用语,指佛法广大无边。光:佛教中常用来象征智慧和真理。华藏界:佛教中的宇宙,这里指整个世界或宇宙。
- 天鸡啼向舵盘东 - 天鸡:传说中的报时鸟,常作为时间的象征。舵盘东:比喻时间的流逝,如同驾驶船只向东航行。
- 云迎霁色先沉壑 - 云:云雾。霁色:雨后天晴的景象。沉壑:形容云雾弥漫至深谷之中。
- 鹤趁朝暄早出笼 - 朝暄:清晨的阳光,温暖而明亮。笼:笼子,此处比喻束缚或限制。
- 莫道日高僧未起,阳乌曾不恕衰翁 - 莫道:不要说。日高:太阳高高挂在天空。阳乌:太阳的别称,这里指太阳。衰翁:年老的人。
译文:
紫台之上,佛法的光明普照众生;下方的世界,众生和佛法共存。林影参差,分辨出那梵宫的轮廓。海印之光照亮了华藏世界的每个角落,天鸡报晓,东方的天际渐渐亮了起来。云雾缭绕,仿佛要沉入深谷一般。早起的鸟儿趁着晨光,早早地飞出了笼舍。不要说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我这位年迈的僧人还未起床;太阳的光芒从未放过任何一个人,哪怕是我这个已经年老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登鹳雀楼》的一部分,全诗共四句,每句均为七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首句“丹霞十二咏紫台”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紫台象征着佛法的庄严和纯净,丹霞则代表了佛教中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第二句“上方明相下方同”进一步强调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包容性,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沐浴在佛法的光辉之下。第三句“林影参差辨梵宫”通过对比林影和梵宫,展现了大自然与佛教圣地之间的和谐之美。第四句“海印光生华藏界”则将自然景观与佛教教义相结合,表达了一种对宇宙万物皆有佛法、皆需修行的深刻理解。最后两句“天鸡啼向舵盘东”和“莫道日高僧未起”,则通过对日常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