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乳岩边长绿苔,水帘高卷洞门开。
溪云入谷成山雨,崖溜添泉助茗杯。
抱瓮春深机事息,挈瓶林下野人来。
清泠莫逐桃花去,流入尘寰不复回。

丹霞十二咏紫台爽气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描绘了紫台的美景。其中“石乳岩边长绿苔”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石乳岩边长满了绿苔的景象。“水帘高卷洞门开”则描绘了水帘高卷,洞口敞开的情景,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感觉。

译文:

在石乳岩边,长满了绿苔的小径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水流如幕,高高卷起,洞口敞开,宛如仙境一般。

溪云入谷成山雨,崖溜添泉助茗杯。

溪中的云雾随着山谷的流动,化作一场山间的细雨,为茶增添了一丝清新的味道。悬崖上的流水不断滴落下来,为品茗的人增添一份乐趣。

抱瓮春深机事息,挈瓶林下野人来。

在春天的日子里,农夫抱着瓮子,悠闲地走在田野间。他们放下手中的农活,来到林下,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清泠莫逐桃花去,流入尘寰不复回。

清冷的水花不要追随桃花而去,因为它们终究会落入尘世之中,无法再回到原来的纯净与美好。这里的“清泠”和“桃花”都是象征物,代表着一种美好的事物。而最后的“不复回”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事物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于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丹霞十二景为主题,通过描绘石乳岩边的绿苔、水帘洞的洞口敞开、溪中的云雾化作山雨、悬崖上的流水滴落等自然景观,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农夫抱着瓮子行走于田野间、林下野人享受自然恩赐的情景,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最后一句“清泠莫逐桃花去”,则是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之情。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意象以及深刻的情感内涵,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