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空林睡起时,竹窗灯火影离离。
非关露冷披衣早,多是山高见日迟。
种药岂为衰病计,采芝曾与老僧期。
朝来策杖入云去,猿鹤相逢知我谁。

《早起》

作者:王之涣

早行幽径草萋萋,露湿寒丛月影低。

山色入窗明似绮,水声绕枕韵如丝。

松间鸟语人初静,石上苔痕屐未迷。

独有高僧同此趣,云门清梵隔溪啼。

注释:在清晨的小路上漫步,草丛中长满了萋萋的野草,露水湿润了寒气逼人的草木,月儿低垂,映照着草上的露珠。山色透过窗户,像织成一幅色彩斑斓的锦缎,水声环绕着枕头的声音,宛如优美的丝绸弦音在耳边回响。树林里鸟儿的叫声,使人心旷神怡,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只有在石头上生长的苔藓还依稀可见踏过的脚印。只有那和尚能和我现在一样欣赏这美妙的境界,他正在隔溪遥望那云门寺,听着那里的钟声和梵呗的回荡。赏析:“早行幽径草萋萋,露湿寒丛月影低。山色入窗明似绮,水声绕枕韵如丝。”诗人清晨出发,穿过幽静的小径,发现周围的草地长满了萋萋的野草,而月光则透过露水湿润的树木,洒下斑驳的光华。远处群山的色彩透过窗户映入眼帘,如同织就的绮丽锦缎;近处水流轻拂枕边,发出悦耳的声响,就像轻柔的丝绸弦音萦绕耳旁。“松间鸟语人初静,石上苔痕屐未迷。”诗人听到松林间的鸟儿清脆欢快地歌唱,觉得世界变得宁静祥和,连脚步在苔藓覆盖的石头上行走也分外清晰,没有留下足迹。“独有高僧同此趣,云门清梵隔溪啼。”诗人独自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心中充满了愉悦之情。同时,他也想起了那位高僧,他们有着相同的爱好和情趣,都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而那云门寺的钟声和梵呗声,则远远地传来,伴随着晨雾飘向远方。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早晨出门时所感受到的美丽景色。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形象生动、意境优美。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愉悦和感慨之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