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琴书怅索居,泷江西去欲何如。
方将京雒三陈策,且向河阳一曳裾。
九月水边逢旅雁,六都沙别见嘉鱼。
临邛买酒堪留醉,莫漫狂歌学接舆。
诗句翻译:结束琴书怅索居,泷江之水向东流。
译文注释:结束弹奏乐器的雅致生活之后,心中充满了惆怅和不安;泷江之水向东流去,象征着我的离去与未来的不确定。 关键词注释:泷江:指长江支流——澜沧江。泷江之水向东流:象征诗人离开故乡、前往他地的旅程。
赏析:
成鹫的《送黎大年入西宁》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作。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情感,充满了哲理和艺术美,是清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在理解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结束琴书怅索居”表达了一种对过去平静生活的怀念和对现状的不满。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意象运用:诗中“泷江之水向东流”这一意象,不仅象征着诗人的离别和前行,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不断前行。这种意象的使用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内涵。
- 哲学思考:通过对“但得心空境即空”的引用,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这种哲学的思考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 艺术手法: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结束琴书”比作“惆怅索居”,将“泷江之水”比作“向东流”,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形象。
- 文化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清朝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独特的土壤。了解这些背景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成鹫的《送黎大年入西宁》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作品,更是一首蕴含丰富哲学思想和艺术手法的诗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