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溪声无远近,林光潭影互交加。
密云触石成疏雨,孤鹭迎风散落霞。
坐久三衣疑浣雪,凭高双眼易生花。
青猿也羡临渊乐,隔水呼儿上断槎。

游飞水潭与诸子同赋限韵

山色溪声无远近,林光潭影互交加。

密云触石成疏雨,孤鹭迎风散落霞。

坐久三衣疑浣雪,凭高双眼易生花。

青猿也羡临渊乐,隔水呼儿上断槎。

注释:

  • 无远近:没有远近之分。
  • 林光潭影:树林在阳光照耀下的影子投射在潭中。
  • 密云触石成疏雨:密集的云彩接触到石头后形成细小的水滴。
  • 孤鹭迎风散落霞:孤独的鹭鸶在大风中张开翅膀,像是洒落的霞光。
  • 三衣:指衣服湿透。
  • 凭高双眼易生花:站在高处,眼睛很容易看到美丽的风景。
  • 青猿也羡临渊乐:比喻人羡慕那些在深潭中自由自在的动物。
  • 隔水呼儿上断槎(chá):隔着水面呼唤儿子去攀爬断裂的树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飞水潭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写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句“山色溪声无远近,林光潭影互交加。”描绘了山水之间的美丽景色,山的颜色和溪的声音似乎没有远近之分,而树木的影子在水中相互映照,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第二句“密云触石成疏雨,孤鹭迎风散落霞。”则进一步描绘了大自然的奇妙变化。密集的云朵触碰到石头后,便化作细微的雨滴;而孤独的鹭鸶在大风中飞翔,仿佛是在洒下的霞光之中。

第三句“坐久三衣疑浣雪,凭高双眼易生花。”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坐在水中观赏美景后的感慨。因为衣服被水打湿,他几乎可以感觉到像洗过一样清新的感觉;而站在高处远望,更是能够轻易地看到如花般的美景。

最后两句“青猿也羡临渊乐,隔水呼儿上断槎。”则是以动物的角度来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青猿羡慕那些能够自由生活在深潭中的人,他们能够在风中自由地翱翔;而诗人则通过隔水的呼唤,让孩子爬上断了的树枝,体验那份自由的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向往。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