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愿见见何如,兀兀安居怅索居。
梦里山川怀里事,眼中人物袖中书。
过桥有约迟彭泽,献赋无心拟子虚。
久住渐知城市近,相逢乞地结茅庐。

【注释】

①张子白:即张耒(lěi),字文潜,北宋诗人、散文家。苏轼友人,与苏为同年进士。

②兀兀:指闲散。

③彭泽:指陶渊明曾隐居的彭泽县。

④献赋:指汉赋。子虚:指司马相如《子虚赋》。

⑤乞地结茅庐:指隐逸山林,不求仕进。

【赏析】

苏轼和友人张耒同游于庐山,张耒作此诗以赠。苏轼读后,也作此诗以答。

首联“频频愿见见何如,兀兀安居怅索居。”表达了苏轼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频频,多次的意思;如何,怎样的意思。兀兀,闲散的样子。安居,安定居住。怅索居,意思是惆怅于无依无靠的孤独状态。这里说频频希望见到隐居的友人。

颔联“梦里山川怀里事,眼中人物袖中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世事的超然态度。梦中的山川,怀里的事情,都是心中所想,眼里的人物,都是胸中的学问,而这一切都藏在衣袖之中,无需言传。

颈联“过桥有约迟彭泽,献赋无心拟子虚。”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过桥有约,表示与友人相见的时间要推迟一些,以便能有更多的时间相聚;献赋无心,表示没有心思去写赋,因为已经有了其他的安排。

尾联“久住渐知城市近,相逢乞地结茅庐。”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好友的思念之情。久住在城市里会逐渐感觉到城市的繁华,而想要在城市附近找一个地方,与朋友一起过上隐居的生活。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好友相会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