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中有假假中真,行役行吟总一身。
直造鹓行陪贡使,也知差胜折腰人。

【注释】

《送高邑佐伴贡入京》(又名《送高邑王秀才入京应举》):这首诗是作者送别高邑县的一名名叫王秀才的学子,去京城应考。诗人对友人寄予了深厚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赏析】

首句“真中有假假中真”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世态炎凉、虚伪奸诈的强烈不满和憎恶。这两句诗一针见血地揭示了科举取士制度的本质特征。在科举考试中,考生们为了取得功名利禄,常常不择手段,甚至弄虚作假,因此“真中有假”。而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往往心术不正,他们以各种借口和手段,向那些趋炎附势、投机钻营的考生索取贿赂,因而“假中真”。

次句“行役行吟总一身”,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切关怀和理解。由于自己长期在外奔波,对京城的情况了解不多,所以对于高邑县的王秀才进京赶考的心情和处境,他只能从侧面加以揣摩。

第三句“直造鸳行陪贡使”,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王秀才进京赶考时威风凛凛、气宇轩昂的情景。这句诗意在赞扬王秀才的学识和才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位青年才俊的由衷赞美之情。

最后一句“也知差胜折腰人”,借用汉代董仲舒的故事,来表达对王秀才的祝愿。董仲舒曾经担任过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但因为贪赃枉法而被罢官。后来,他在长安街头卖书为生,过着贫苦的生活。诗人认为,像董仲舒这样有才无德、有学无行的人,还不如像王秀才这样正直无私、才华横溢的人来得更好。

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弊端的深刻揭露,以及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之士的衷心祝愿和殷切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