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海阔岩岫迥,云开月落钟磬冷。
夜长烛短光摇摇,不见孤僧见孤影。
普陀老子丈六身,伽黎璎珞金光炳。
天龙拥出万山中,师王踞坐群峰顶。
一朝顽石争点头,万古江山辟灵境。
笑杀罗浮老古锥,铁钵分身遥赴请。
蒲团坐破草鞋穿,留与人间成话柄。
无端踏上最高峰,侧耳潮音发深省。
长伸两脚得安眠,直到红轮出东岭。
无手人挝毒鼓鸣,无耳石人心自领。
借问下方闻未闻,昨宵谁梦还谁醒。
诗句解析:
- 天海阔岩岫迥,云开月落钟磬冷。
- “天海阔岩岫迥”描绘了天空和大海广阔无垠,岩石高远挺立的景象;
- “云开月落钟磬冷”则形容了夜晚的宁静与寂静,云散月落时,钟磬的声音显得格外清冷。
- 夜长烛短光摇摇,不见孤僧见孤影。
- 描述了夜晚的漫长使得蜡烛显得暗淡,但通过光影的晃动,孤独的僧人的身影却显得尤为清晰;
- 表达了对孤独的僧人的同情与关注。
- 普陀老子丈六身,伽黎璎珞金光炳。
- 提及普陀山的观音大士,其身长达九华尺(约三米),形象庄严神圣;
- “伽黎璎珞金光炳”则进一步强调了观音大士的神圣与光辉。
- 天龙拥出万山中,师王踞坐群峰顶。
- “天龙拥出万山中”描绘了神龙从群山中涌出,象征着力量与威严;
- “师王踞坐群峰顶”则形容观音大士如同一位王者般坐在群山之巅,具有崇高的地位。
- 一朝顽石争点头,万古江山辟灵境。
- “一朝顽石争点头”意味着即使是顽石也会因感动而点头,表现出世间万物都能感应到慈悲的力量;
- “万古江山辟灵境”则表达了这种力量可以破除千年的束缚,创造出灵性的净土。
- 笑杀罗浮老古锥,铁钵分身遥赴请。
- “笑杀罗浮老古锥”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罗浮山古老僧人铁钵分身的敬佩;
- “铁钵分身遥赴请”则描绘了一幅遥远的地方,有人为了求法而不远万里前往的场景。
- 蒲团坐破草鞋穿,留与人间成话柄。
- 描述了一个僧人在蒲团上静坐修行,甚至破了草鞋继续坚持;
- 将这种行为视为值得后人传颂的故事或教训。
- 无端踏上最高峰,侧耳潮音发深省。
- 描述了诗人无意间登上山峰的最高点,耳边传来阵阵潮声让人深思;
- 体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深邃之美给人的启示。
- 长伸两脚得安眠,直到红轮出东岭。
- 表示在欣赏完美景后终于能够安心休息,直到日出东方;
- 体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无手人挝毒鼓鸣,无耳石人心自领。
- 描述了一个没有手的人击打毒鼓,而没有耳朵的石头却能感应并引导他;
- 表达了对自然和谐与生命奥秘的深刻理解。
- 借问下方闻未闻,昨宵谁梦还谁醒。
- 通过询问对方是否听见了声音来表达对声音来源的好奇;
- 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梦境与现实之间界限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佛法的信仰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山水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不应忽视对美好自然环境的珍惜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