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乡歌舞自称善,厥声可闻不可见。
四月五月跳大王,家家刻木作鬼面。
千丑万拙由心生,头角觺觺尽奇变。
削成两耳贯双环,黑白青红随绘绚。
长缨分结顶门边,俯仰周遮任方便。
市来绛帛缝赭衣,承以素裳纫新练。
长柄牙旗短柄簦,东官草帽冈州扇。
粗缯细篾作游龙,肖首肖尾中连串。
事事具足人力齐,次第椎牛集欢宴。
大王端坐不饮酒,黄童白叟争酬劝。
酒阑酷酊齐唱歌,呕哑啁啧无分辨。
舁神入城城市空,大呼疾走看游龙。
驭龙小儿戴鬼面,一步一跌来匆匆。
左顾右盼各招手,头旋尾转相追从。
游龙舞罢抚歌板,唱歌尽是头白翁。
青葵半掩老面目,随声答响羞雷同。
须臾磨旗万舞作,朱干玉戚纷兴戎。
或击或刺冯而怒,或揖或让足而恭。
忽焉而起忽而止,一一皆与神心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描绘了四月或五月的民间风俗活动“跳大王”。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 蛮乡歌舞自称善,厥声可闻不可见。
注释: 描述了在少数民族地区,歌舞被视为一种美好的传统习俗。虽然声音美妙,但它是看不见的。
赏析: 此句表达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歌中常见的对比手法——将美好的事物与无法直接看见的抽象概念(如“声”)相联系。

第二句: 四月五月跳大王,家家刻木作鬼面。
注释: 每年的四月和五月,人们会举行“跳大王”的活动,每家每户都会制作木制面具来参加。
赏析: “跳大王”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活动,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娱乐方式。通过制作木面具,不仅展示了手工艺术,也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

第三到六句: 千丑万拙由心生,头角觺觺尽奇变。削成两耳贯双环,黑白青红随绘绚。长缨分结顶门边,俯仰周遮任方便。市来绛帛缝赭衣,承以素裳纫新练。
注释: 制作面具的过程涉及到多种技艺,包括刻木、绘画等。面具上的图案丰富多彩,颜色鲜艳。
赏析: 这些诗句展现了古人制作面具的艺术过程,以及他们对色彩和图案的独特审美。同时,也表现了节日活动中人们对美的执着追求。

第七到九句: 长缨分结顶门边,俯仰周遮任方便。市来绛帛缝赭衣,承以素裳纫新练。长柄牙旗短柄簦,东官草帽冈州扇。
注释: 面具戴在头上后,可以随意变换方向,为活动带来乐趣。面具的材料多样,既有红色丝带,也有绿色布料。
赏析: 这几句描绘了人们在活动中佩戴各种饰物的情景,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和生活情趣。

第十到十二句: 粗缯细篾作游龙,肖首肖尾中连串。事事具足人力齐,次第椎牛集欢宴。大王端坐不饮酒,黄童白叟争酬劝。酒阑酷酊齐唱歌,呕哑啁啧无分辨。
注释: 制作出来的面具栩栩如生,仿佛有生命一般。宴会上,人们一边喝酒一边唱歌。
赏析: 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节日活动的热闹场景,以及人们之间的互动和欢乐气氛。

第十三到十六句: 舁神入城城市空,大呼疾走看游龙。驭龙小儿戴鬼面,一步一跌来匆匆。左顾右盼各招手,头旋尾转相追从。游罢抚歌板,唱歌尽是头白翁。青葵半掩老面目,随声答响羞雷同。
注释: 随着游行队伍的进行,人们纷纷停下脚步观看。孩子们戴着面具,步伐不稳地跟随着队伍。
赏析: 这部分描绘了游行队伍中的孩子们和老者,他们的动作和反应都与游行的主题和氛围相符合。

第十七到十九句: 须臾磨旗万舞作,朱干玉戚纷兴戎。或击或刺冯而怒,或揖或让足而恭。忽焉而起忽而止,一一皆与神心通。
注释: 游行队伍开始时挥舞着旗帜,接着是舞蹈表演,最后是战斗模拟。
赏析: 这一段描绘了游行队伍中的仪式性表演,包括旗帜、舞蹈和战斗模拟,展现了古代社会中的庆典活动。

这首诗通过对跳大王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唐代社会的文化习俗、节日庆祝方式以及人们的娱乐活动,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