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之南,岭之北,两片闲田明历历。祖翁付与好儿孙,各服先畴食旧德。
春而稼,夏而穑,秉耒躬耕凭众力。养成一队水牯牛,觲角黧奴争奉职。
鼻孔任穿牵,皮肤听鞭策。长欃犁破陇头云,洗脚归来日西夕。
主人顾盼无重轻,刍牧随时暂休息。把火照牛牛尾多,或寝或吪或反侧。
中有顽牛顽可怜,丰骨棱棱双眼白。鼻孔撩天奈若何,全身浑是顽皮鞑。
不穿绳,不拽索,散诞溪山忘轨则。牧人一见辄生嗔,懒惰无成交遍谪。
顽牛仰首鸣,主人须委悉。我从山中来,未尝惯形役。
辜负主人恩,豢养无功绩。虽无功,微有益。顽不犯苗稼,顽不饕饮食。
顽能教儿孙,牵犁还负轭。真顽无干戈,真顽无柴栅。
真顽无爱憎,真顽无拣择。真顽无疏亲,真顽无主客。
真顽无有亦无无,无无亦无顽叵测。要议真顽顽不顽,问取虚空须点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的《顽牛》。下面我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注释和分析。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首句:“岭之南,岭之北,两片闲田明历历。”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岭南和岭北各有一片稻田,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清晰明亮。

第二句:“祖翁付与好儿孙,各服先畴食旧德。” 这句话表达了对先辈们传承下来的美德的尊重和继承。他们把田地分给了子孙们,让他们继续耕种,以延续家族的荣誉和传统。

第三句:“春而稼,夏而穑,秉耒躬耕凭众力。” 这句话描述了农民们在春天播种庄稼,夏天收获的情景。他们用锄头耕作,依赖众人的力量来完成农活。这体现了农民们的辛勤劳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四句:“养成一队水牯牛,觲角黧奴争奉职。” 这里提到了养牛的农户,他们有一群水牯牛(一种体型大的水牛),以及一群黑脸、黄色皮肤的劳动者。这些劳动者都非常勤奋,争着承担自己的职责。

第五句:“鼻孔任穿牵,皮肤听鞭策。” 这句诗描述了牛的鼻孔被穿绳牵引,皮肤被鞭打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农民们对待牲畜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展示了牛的坚韧和耐力。

第六句:“长欃犁破陇头云,洗脚归来日西夕。” 这句诗描绘了农民们辛勤工作的场景。他们在田间劳作一整天后,回家时夕阳已西沉。这表现了农民们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

第七句:“主人顾盼无重轻,刍牧随时暂休息。” 这句话表达了主人对农民们的信任和关心。他们会根据需要随时休息,让农民们有机会暂时放松一下。这体现了封建社会中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

第八句:“把火照牛牛尾多,或寝或吪或反侧。” 这句诗描绘了农民们照顾牛尾巴的情景。他们用火烤牛尾巴,让牛感到温暖舒适。这表现了农民们对牛的关爱和体贴。

第九句:“中有顽牛顽可怜,丰骨棱棱双眼白。” 这里提到的“顽牛”是指那些性格倔强、不太听话的牛。它们虽然外表看起来可怜,但内心却很坚强。这反映了农民们对牛的性格特点的观察和理解。

第十句:“鼻孔撩天奈若何,全身浑是顽皮鞑。” 这句诗表达了对牛调皮捣蛋行为的无奈和宽容。尽管它们调皮捣蛋,但整体上还是非常可爱的。这体现了农民们对牛的喜爱和包容。

第十一句:“不穿绳,不拽索,散诞溪山忘轨则。” 这句诗描述了牛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它们不受束缚,能够自由地在溪边游玩。这表明农民们希望牛能够享受自然的乐趣。

第十二句:“牧人一见辄生嗔,懒惰无成交遍谪。” 这句话表达了牧人们对牛懒惰行为的不满和愤怒。他们认为牛的行为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因此会生气并对其进行惩罚。这体现了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

第十三句:“顽牛仰首鸣,主人须委悉。” 这句诗描绘了牛抬头哞叫的情景。它提醒主人要仔细观察牛的动态,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需求和状况。这体现了封建社会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农民的责任。

第十四句:“我从山中来,未尝惯形役。”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自己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回忆。他从小就生长在山中,对农村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这表明农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十五句:“辜负主人恩,豢养无功绩。”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感恩之情。他们为了回报主人的恩情而饲养牛,但没有取得显著的成绩。这表明农民们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和认可。

第十六句:“虽无功,微有益。” 这句诗强调了农民们的辛勤付出虽然没有直接的经济收益,但却对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十七句:“顽不犯苗稼,顽不饕饮食。” 这句话赞美了牛的勤劳和无私。它们不会破坏庄稼,不会偷吃饲料,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品性。这体现了农民们对牛的尊重和信任。

第十八句:“顽能教儿孙,牵犁还负轭。” 这句诗表明牛不仅自身强壮,还能教会子孙们如何耕作和拉车。这表明农民们对牛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希望后代能够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愿望。

第十九句:“真顽无干戈,真顽无柴栅。” 这句话表达了对牛天真烂漫性格的认可。它们不需要武器保护自己,也不需要栅栏圈住自己。这表明农民们认为牛是自由自在的动物,没有受到过多的约束和限制。

第二十句:“真顽无爱憎,真顽无拣择。” 这句诗强调了牛的善良和纯真。它们既不会受到他人的喜欢或厌恶所影响,也不会因为外界的因素而改变自己的性格。这表明农民们对牛的信任和尊重。

第二十一句:“真顽无疏亲,真顽无主客。” 这句话表明牛不受人情世故的影响。它们没有亲近的朋友或敌人之分,也没有主人或客人之分。这表明农民们对牛的平等看待和尊重。

第二十二句:“真顽无有亦无无,无无亦无顽叵测。” 这句话表达了对牛性格特征的全面认识。它们既没有多余的东西,也没有缺乏的东西,这种无所求又无所依的状态使它们难以捉摸。这表明农民们对牛的智慧和独特性的认可。

整首诗通过对牛的各种形象和行为的描述,展现了农民们的辛勤劳作、对牛的爱护、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传统的尊重等价值观。同时,通过对比和衬托,也突出了诗人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对农村生活的怀念之情。总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