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承欢郯子国,有时定省来姑苏。孺子可教更可畏,制义帖括宁区区。
吟诗直欲祖风雅,初盛为主中晚奴。文章寝食饱秦汉,三唐两宋皆皮肤。
而翁所学有真诀,心传口授无精粗。小子狂简志高远,良玉未及分瑕瑜。
秋风飒飒树不静,废书读礼日月徂。太初堂上见手泽,白门城外闻啼乌。
故园归去问封树,总角今来成丈夫。我时卧病一百日,朝来起坐须持扶。
归人解装席未暖,闻我老病深嗟吁。自携诗卷过桥去,行吟直到南山隅。
吟声未歇履声近,病夫下榻开绳枢。入门再拜谁家子,谛视方知封与胡。
去日垂垂髫夹囟,归时鬑鬑微有须。去日斑衣事儿戏,归时博带飘长裾。
人生少壮会如此,使我日暮悲穷涂。问子来意胡为乎,袖中有物能卷舒。
琅玕出手光照席,索我落笔为点污。我身既隐文何有,汝言可采良不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题东华侄诗文集》。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有时承欢郯子国,有时定省来姑苏。孺子可教更可畏,制义帖括宁区区。
译文:有时候我在这里接受父亲的教诲,有时候在这里侍奉母亲。这个孩子既聪明又让人敬畏,学习制义、做文章这些学问却显得过于拘束。
注释:承欢——这里是接受父亲的教诲。
郯子国——指父亲所居住的地方。
孺子——小孩子。
教——传授知识。
畏——敬畏。
制义——即作文,这里指的是写文章或制义。
帖括——古代的一种考试方法,要求考生把文章写得符合标准格式。
宁区区——意思是不要太拘束。

吟诗直欲祖风雅,初盛为主中晚奴。文章寝食饱秦汉,三唐两宋皆皮肤。
译文:我一直在模仿古代诗人的风格,从唐朝到宋朝,诗歌都只是表面的东西。
注释:祖风雅——继承和发扬古代诗歌的风格。
直欲——想要。
主——主导者。
中晚——中后期和晚期。
奴——奴隶。
文章——诗歌,文采。
寝食——吃穿住用。
饱秦汉——充分吸收了秦汉时期文学的精华。
三唐——唐朝三个时期,分别是初唐、盛唐和中晚唐。
两宋——宋朝两个时期,分别是北宋和南宋。
皆皮肤——都是外在的东西。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诗歌艺术的追求,以及对现代诗歌形式的不满。他认为古代诗歌才是真正的“风雅”,而现代诗歌只是肤浅的表面功夫,缺乏内涵。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传统价值的尊重。同时,他也批评了现代诗歌的形式过于拘谨,没有真正把握诗歌的本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