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心皎皎如孤月,道眼炯炯如双星。士生斯世得如此,何能怫郁牖下终穷经。
嗟予与君同甲子,君方有用予无成。云泥缁素各努力,沧浪可浊还可清。
洗我足,濯君缨,振衣千仞笑声声。别峰相见一招手,须向毗卢顶上行。
注释:
- 寄怀杨鬯侯:写给杨某的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 禅心皎皎如孤月:指内心清静如同明亮的月亮。禅心是指佛教禅宗的修行之心,皎皎如孤月则形容其纯洁无瑕。
- 道眼炯炯如双星:指洞察事物的本质如同明亮的星星。道眼是指对佛理的洞察力,炯炯如双星则形容其明亮璀璨。
- 士生斯世得如此:指在这样的世界中找到这样的朋友。士生指的是有志之士,斯世指的是这个世界,得到如此则表示得到了难得的朋友。
- 何能怫郁牖下终穷经:为什么只能在狭小的房间里苦苦钻研经书呢?怫郁指郁郁寡欢,牖下终穷经则形容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 嗟予与君同甲子:感叹自己和杨某同年。同甲子是指同年出生的人。
- 云泥缁素各努力:指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都应该努力奋斗。云泥指地位高低,缁素指僧人俗人,努力则是要付出努力。
- 沧浪可浊还可清:意思是在浑浊的环境中也能保持清明的心性。沧浪指江河湖海,浊可指浑浊,也可指清,可清则是指清澈。
- 洗我足,濯君缨:指洗净自己的双脚和他人的帽子,以表谦敬之意。
- 振衣千仞笑声声:意指振袖高歌,声音响亮。
- 别峰相见一招手:在分别之际挥手告别,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 须向毗卢顶上行:须向指的是必须,毗卢顶上行则是指必须到达佛教圣地毗卢山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发友情和志向的诗歌,通过对朋友杨某的描绘和自身经历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首句“禅心皎皎如孤月”,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清净和纯净,如同明亮的月亮一般,没有一丝杂质和污垢。这种心境是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次句“道眼炯炯如双星”,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佛理的理解和领悟。他认为自己的洞察力就如同明亮的星星一样,能够洞察世间万物的本质。这种洞察力使他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也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第三句“士生斯世得如此”,则是诗人对自己的人生经历的回顾和总结。他认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了这样的朋友,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和机遇。这种缘分和机遇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也让他更加珍惜和感恩这个美好的时代。
第四句“何能怫郁牖下终穷经”,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困惑。他认为自己在狭小的房间中苦苦钻研经书,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种困境让他感到沮丧和失落,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继续前行。
第五句“嗟予与君同甲子”,则是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他认为他和杨某是同年人,这份友谊是值得珍惜和感激的。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雨和挑战,但始终相互支持、相互鼓励。这种友谊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和勇气,也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感情。
第六句“云泥缁素各努力”,则是对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的呼吁和期望。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奋斗,不论身处何种地位或境遇。无论他是僧人还是俗人,都应该积极进取,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这种努力的精神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和信仰。
第七句“沧浪可浊还可清”,则是对人生态度的选择和抉择。他认为无论是在浑浊的环境中还是在清澈的水域中,都可以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善良。这种选择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也让他更加珍惜和感恩这个美好的世界。
第八句“洗我足,濯君缨”,则是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他认为他应该洗净自己的双脚并洗涤杨某的帽子,以示谦敬之意。这是一种对友情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
最后一句“振衣千仞笑声声”,则是表达了诗人的高远志向和豪迈情怀。他认为他振袖高歌时的声音响亮而有力,象征着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他决心要勇往直前,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和目标。
整首诗通过诗人与杨某之间的交往和对话,展现了他们的友情和志向。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困惑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