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陀婆子太聪明,倩人代转金刚经。
大师下座行一匝,虚空合掌侧耳听。
五千四十单八卷,卷卷转毕无濡停。
婆子大笑复申请,尚馀半藏须圆成。
师王默坐不动地,雷音奋迅开疑情。
婆子领话乃稽首,龙象蹴踏皆闻声。
两重公案谁料理,卫家寿母多男子。
长斋绣佛自年年,筑室饭僧聊尔尔。
法轮转转转不休,一波未平一波起。
大通古寺老古锥,闻声见相生欢喜。
借婆帔子拜婆年,是则是矣似亦似。
似何似,高似白云山,深似沥江水。
法量高深寿量同,真经一藏从兹始。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颂文,描述了一位名为卫母的寿佛。
首句“转经颂为卫母寿”表明了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卫母的祝寿。
第二句“仙陀婆子太聪明,倩人代转金刚经”。这里的“仙陀婆子”指的是一位具有高智慧和能力的人,她代替了卫母诵读金刚经,以表达对卫母的敬仰和尊敬。
第三句“大师下座行一匝,虚空合掌侧耳听”。这里描述了一幅画面,一位大法师坐在座位上,而卫母则站在他的面前,两人都侧着耳朵听着诵经的声音。
第四句“五千四十单八卷,卷卷转毕无濡停”。“五千四十单八卷”指的是一卷《金刚经》共有540章,而“卷卷转毕无濡停”则表示每次读完一卷《金刚经》时,卫母都没有停下休息的意思。这表达了卫母对佛法的执着追求和对修行的坚定信念。
第五句“婆子大笑复申请,尚馀半藏须圆成”。这里的“婆子”指的就是卫母,她笑着请求继续读下去,因为她觉得自己还需要更多的修行才能圆满成就。这也反映了卫母对于佛法和修行的认真态度。
第六至第八句分别描述了两位重要人物:一位是大师王默坐不动地,他默默地坐着,没有说话,也没有动。另一位则是雷音奋迅开疑情,雷音是指雷声,奋迅则是迅速,开疑情则是解开疑惑,这些词描绘了一位智者在听到诵经声音后所表现出的惊讶和困惑。
第九至第十二句分别描述了卫母的两个儿子:一位是龙象蹴踏皆闻声,龙象在这里指的是龙和象,蹴踏则是指踢踏,闻声则是指听到了声音。这位王子听到诵经的声音后,感到非常高兴。另一位则是两重公案谁料理,卫家寿母多男子。长斋绣佛自年年,筑室饭僧聊尔尔。法轮转转转不休,一波未平一波起。大通古寺老古锥,闻声见相生欢喜。借婆帔子拜婆年,是则是矣似亦似。似何似,高似白云山,深似沥江水。法量高深寿量同,真经一藏从兹始。
第十一句“龙象蹴踏皆闻声”,描绘了一位王子听到诵经声音后的愉悦心情。第十一句“两重公案谁料理,卫家寿母多男子。”则提到了一个关于卫母的问题,即卫母是否是一位多产的母亲。第十二句“长斋绣佛自年年,筑室饭僧聊尔尔。法轮转转转不休,一波未平一波起。”则描述了一位僧人的生活状态和修行的过程。最后两句“大通古寺老古锥,闻声见相生欢喜。”则是对一座古老寺庙的描述,以及听到诵经声音后的欢喜感受。
这首诗通过描述卫母的修行过程、与儿子们的互动以及与僧侣的交流等细节,展现了卫母的智慧、善良、慈悲以及对佛法的执着追求。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和修行精神的赞美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