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何处是,风雨苦相仇。
人比黄花冷,山横翠黛愁。
隔宵淹去马,绕坞听鸣鸠。
醉把茱萸看,凭谁共倡酬。
诗句解析与赏析:
- 登高何处是,风雨苦相仇。
- “登高”通常指攀登高处以望远眺,此处可能指一种逃避现实的逃避行为。
- “何处是”表达了寻找或询问的困惑和无助。
- “风雨”常在文学作品中象征困难、挫折或不祥之事。
- “苦相仇”形容风雨给人带来的痛苦感受,仿佛是敌对的存在。
- 注释: 描述诗人在风雨中寻求慰藉却找不到合适之处,风雨似乎成为他的敌人,带来连绵的困扰。
- 人比黄花冷,山横翠黛愁。
- “黄花”常用来比喻秋天凋零的花朵,这里可能是暗指诗人自己或是他人。
- “冷”在这里形容人的心境也像被风雨打湿的菊花一样,缺乏生机。
- “翠黛”是一种古代女子的发饰,这里借代山峦。
- 注释: 通过将人比作凋谢的花朵,以及描绘山峰似忧愁的黛色,形象展现了风雨中人们的凄凉景象,增强了诗句的悲凉氛围。
- 隔宵淹去马,绕坞听鸣鸠。
- “淹去”可能意味着马匹在雨中淋湿后继续前行。
- “绕坞”描绘了雨后的山谷景色,雨水让山涧显得更加幽深。
- “听鸣鸠”描述了雨后自然界的声音——鸟儿的鸣叫。
- 注释: 描述了一幅雨后天晴,万物生机勃勃但人们仍感到忧郁的画面。
- 醉把茱萸看,凭谁共倡酬。
- “醉把茱萸”指饮酒赏菊,茱萸是传统节日中常用的草本植物,有辟邪之意。
- “倡酬”原意为唱歌伴奏以应和,这里可能表示饮酒作乐的场景。
- 注释: 虽然诗人试图通过饮酒和欣赏菊花来缓解心中的忧愁,但这种尝试似乎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 赏析: 此句反映了作者尽管试图通过自我调适来应对外界环境,但内心仍然难以释怀,反映了一种无奈与辛酸。
译文:
登高望远寻不到避雨之处,风雨无情地相争不休。
人的心情比秋日凋零的花更冷漠,山岭横亘如翠绿色的眉毛般忧愁。
雨夜骑马匆匆离去,环绕山谷倾听黄莺的啼鸣。
醉酒观赏菊花,不知能和谁共同欢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