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亥诚勇士,侠气凌秋云。
何事袖中椎,不椎秦将军。
【注释】
朱亥:战国时魏国人,著名刺客。秦昭王欲攻魏,朱亥为上将军魏冉所请,入秦见昭王。他以死相胁,使昭王罢兵。后与田文、孟尝君等合纵抗秦。侠气:指仗义之气。秋云:喻气势高远。何事:做什么。袖中椎(zhuī锤);用袖口裹着的铁椎。不椎秦将军:意思是说,朱亥没有像历史上的豫让那样去刺杀秦王嬴政,而是选择了隐居生活。豫让是春秋末年晋国的一个忠臣,为了给被废黜的主人报仇,他多次乔装改扮,混进赵王宫里伺机刺杀赵襄子,但都没有成功。后来终于在一次行刺中壮烈牺牲。这里用豫让来比喻朱亥。
【赏析】
《史记·刺客列传》载:“朱亥者,晋人也。故大梁之鬼谷弟子也……平原君杀其家良马者,朱亥钩其马,取其 Mal心。”朱亥的事迹在《战国策》、《韩非子》和《资治通鉴》中均有记载。《史记·刺客列传》还特别提到朱亥“为人居处无情趣,不慕荣利,清静自守”,可见朱亥是一位隐士。朱亥的隐逸生活,正与诗中“何事袖中椎,不椎秦将军”二句形成鲜明对比。朱亥以一介布衣之躯,却能深得战国诸强之敬重,原因就在于他那种“身怀六甲,不露锋芒”的大智大勇。他虽未像豫让那样舍身成仁,但他的韬晦退隐,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深刻反思,也是对人生价值取向的一种独特思考。朱亥的形象,既具有传奇性,又不乏典型性。
这首诗写于唐代诗人李白晚年流放夜郎途中,是他一生坎坷经历的总结。此诗首二句写朱亥之豪爽直率、侠肝义胆、凛然不屈的性格,三、四二句写朱亥之隐逸生活,以及他对时势的清醒认识。全诗构思奇特,想象丰富,语言简练,风格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