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登高会,翻为荡桨游。
青山曾几日,沧海正宜秋。
落照低鸿影,空江罢钓舟。
举杯兄弟在,不动插萸愁。
九日增江舟中与仁伯代骧两弟小酌何事登高会,翻为荡桨游。
青山曾几日,沧海正宜秋。
落照低鸿影,空江罢钓舟。
举杯兄弟在,不动插萸愁。
【注释】
- 增江:即增江水,指长江支流之一。
- 九日:即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古人有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以驱邪避疫。
- 仁伯:诗人的侄子。代骧:作者的侄子,字代骧。
- 兄弟:这里指作者自己和侄子代骧。
【译文】
为何登上高处聚会,反而成了荡桨游玩?
青山已经几度春秋,沧海正适宜秋天。
落日映照,鸿雁的影子低垂,空荡荡的江上,渔船已罢钓。
举起酒杯,兄弟们在一起,不再感到插茱萸的忧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重阳节登高饮酒的诗歌。诗人在九日这天登高赏菊,却因为侄子代骧的不在场而未能共饮菊花酒,反而只能独自荡桨游船。这首诗通过对九日重阳节日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侄子代骧的思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重阳节的传统风俗——登高赏菊。然而,在这个节日里,因为亲人不在而无法与亲人共聚一堂,这种情感上的空缺使得诗人感到更加寂寞和无奈。因此,他选择借酒浇愁,希望能够借此消解心中的孤独和失落感。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情感深沉而真挚。通过对九日重阳的描绘,以及与亲人无法共饮菊花酒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重阳节传统的传承。同时,这首诗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动作,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使人感受到诗人们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