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堂上亲,遗我堂下身。
有身如枯桑,不复知青春。
人皆依父母,我是无依人。
感恩等天地,徒然抱涓尘。
报养已不迨,此身何用存。
欲死顾有托,欲活无精神。
杲杲白日下,冥冥与死邻。
痛抚心肝肠,崩裂不可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名为《哭亲》。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逐句释义:

  1. 不见堂上亲:看不见在堂屋中的亲人。
  2. 遗我堂下身:留给我在堂屋下的身躯。
  3. 有身如枯桑:我的身体就像枯萎的桑树。
  4. 不复知青春:不再懂得什么是青春了。
  5. 人皆依父母: 人们都依赖自己的父母。
  6. 我是无依人:我成了无依无靠的人。
  7. 感恩等天地: 我感激天地养育之情。
  8. 徒然抱涓尘:徒然拥有微小的恩赐。
  9. 报养已不迨:报答养育之恩已经来不及了。
  10. 此身何用存:我的身体还有什么用处呢?
  11. 欲死顾有托:想要死去还有依靠(指父母)。
  12. 欲活无精神:想要活着但没有精神。
  13. 杲杲白日下:太阳明亮照耀之下。
  14. 冥冥与死邻:仿佛和死亡近在咫尺。
  15. 痛抚心肝肠:痛苦地抚摸着心肝。
  16. 崩裂不可纫:心脏和肠子像破裂的织物一样不能缝合。

译文:

看不到堂上的亲人,留下我在堂屋下的躯体;
我的身心就像枯萎的桑树,再也不懂得什么是青春。
世人都依赖父母,而我却成了无依无靠之人。
我感激天地养育之情,却只能徒然拥抱微小的恩赐。
报答养育之恩已经来不及了,我的身体还有什么用处呢?
想要死去还有依靠(指父母),想要活着却没有精神。
太阳明亮照耀之下,仿佛和死亡近在咫尺。
我痛苦地抚摸着心肝肠,它们像破裂的织物一样不能缝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堂上堂下亲人的不同境遇,反映了王维对于亲情和生存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如将“我的身体”比作“枯桑”,将“心肝肠”比作“破裂的织物”,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以及对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现了其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