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回塘波细涌。水精帘外残霓控。半亸犀簪眉懒纵。谁惊梦。猧儿撼起金铃动。
病着轻绡还道重。藕丝倦雪银盘冻。七夕又来谁与共。心怕恐。柳梢新月窥西弄。
【注】:
雨过回塘波细涌。
水精帘外残霓控。
半亸犀簪眉懒纵。
谁惊梦。
猧儿撼起金铃动。
(1) 《渔家傲·秋思》是宋代词人晏殊创作的一首词,作于神宗熙宁四年(1071),词题下有小字:“时为中书舍人”。这首词描写了深秋时节的景色,并抒发了词人的羁旅之愁、离别之情和思归之意。全词语言清丽,意境深远,含蓄蕴藉。
雨过回塘波细涌。
水精帘外残霓控。
半亸犀簪眉懒纵。
谁惊梦。
猧儿撼起金铃动。
(2) 回塘:指池塘。
水精帘:指水晶帘子。水精:一种珍贵的美玉。
残霓:指夕阳西沉,余晖映照水中的倒影。
半亸犀簪:指佩戴着半支犀牛角制的簪子的妇女。犀簪:古代的一种发饰,用犀牛角制作而成。
猧儿:传说中能摇动树木的怪物。
(3) 重:困倦。
藕丝:荷花茎上长出的细丝,这里比喻女子的头发。
银盘冻:形容冷得像银色的盘子一样。
七夕又来:指七夕节又到来了。
心怕恐:害怕。
柳梢:柳树枝条的末端。
窥西弄:偷偷地看。
(4) 赏析:
此词是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所作。作者以写景抒情为主,通过写深秋时节的景色,表达了自己羁旅异乡的孤寂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词语言清丽,意境深远,含蓄蕴藉,给人以美的享受。
雨过后,池塘里的水波细细涌动,仿佛被洗涤得更加清新透明。水精帘外的残阳如血,余晖映照在水面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此时,一位佩戴着半支犀牛角制的簪子的妇女,她的眉毛微微低垂,显得有些疲倦。突然,一只猧儿惊动了她,使她从梦中惊醒。猧儿摇动着树根,发出巨大的声响,打破了宁静的气氛。
这位妇女病着,轻纱已经裹不住她的身体。她感到身体沉重,就像被束缚住一般。她想起了过去的美好时光,那时她与心爱的人在一起,一起欣赏美景、品尝美食、聊天解闷。然而现在,她却一个人孤独地躺在病床上,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与痛苦。
她又想起了七夕节的到来。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聚在一起庆祝这个古老的节日。然而,今年的七夕节又到了,而她却无法与心爱的人共度这一美好时光。她心中不禁有些害怕、有些担心。她害怕自己的病情加重,害怕失去爱人的爱恋与关心;她也担心自己的生命将很快结束,无法再见到心爱的人。
就在她独自沉思的时候,忽然看到柳枝上的新月悄悄地探出头来,似乎在窥视着她的心思。月光洒在她的身上,让她感到一丝温暖。她不禁想起了那个曾经陪她度过无数夜晚的人。虽然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仍然深深地怀念着他的身影和话语。
这首词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深秋时节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词语言清新明快,意境优美动人。特别是结尾处的“柳梢新月窥西弄”,更是让人感受到词人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无奈。整首词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