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使春归,忙杀了、乱红愁绿。更有甚伤心,向我似啼还哭。血痕在口,又何用、此间思蜀。到三更月冷,不许愁人眠熟。
便去何如,如何不去,是谁拘束。怎似我羁栖,守定暗窗孤烛。玉人何处,佳期未卜,倩伊行、到彼再三催促。

注释:

蕙兰芳引咏杜鹃:用蕙兰来比喻杜鹃,以抒发自己对杜鹃的感慨。

勒使春归,忙杀了、乱红愁绿:使春天赶快回来,使得春天急忙离去。

更有甚伤心,向我似啼还哭:还有比这更深的伤痛吗?好像在啼哭,却又似乎在哭泣。

血痕在口,又何用、此间思蜀:嘴唇上有血痕,又有什么用呢在这里思念蜀地。

到三更月冷,不许愁人眠熟:直到三更天的时候,月亮很冷,不能让人安睡。

便去何如,如何不去,是谁拘束:即使去了又怎么样?为什么不去啊?谁又在束缚我?

怎似我羁栖,守定暗窗孤烛:又怎能像我一样被囚禁?守着昏暗无光的窗户和孤单的蜡烛。

玉人何处,佳期未卜:我的爱人在哪里?美好的约会何时能确定?

倩伊行、到彼再三催促:请他快去吧,我要你去那里再三催促。

赏析:

此词是词人于建炎四年(1130年)春在建康(今江苏南京)所作。全词通过描写词人与心上人的离愁别恨,表达了作者不愿随宋高宗南渡的爱国情感。

上片起首三句,词人先设想出一幅春天将尽、万物凋零的景象。接着词人又设想出一幅杜鹃啼声如泣如诉、令人肝肠欲断的情景。最后词人以“血痕”两字点明杜鹃啼声之哀怨,并反问一句:“又有甚伤心!”至此,词人的感情由虚而实,由抽象而具体,达到了感情的高潮。以下四句词人进一步抒写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过片三句,词人设想自己如果离开建康,又会有什么结果,但无人可替,只能任凭相思的痛苦。下阕开头五句,词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渴望。“玉人”两句,词人设想心爱的人儿在哪里,她是否也为自己同样感到痛苦。于是词人向情人发出邀请:“倩伊行、到彼再三催促。”言外之意是自己无法前往,只得请情人代劳。

结尾两句收束全词,再次强调自己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贞不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