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出城南,登高望三丘。
雉堞壮天居,宫殿若云浮。
星分斗牛野,水合江汉流。
苍然淮上山,聚米当马头。
气已无朔漠,人今冠中州。
慷慨忆当时,远近开朱楼。
仙人翠羽帐,王母珊瑚钩。
貂蝉霭七贵,车马从五侯。
光辉互照耀,气意何绸缪。
注释:
- 次韵张师广助教登雨花台:我再次写诗送给张师广助教,一起登上雨花台。
- 行行出城南:一直走到城外。
- 登高望三丘:登上高处远望。三丘,泛指高山。
- 雉堞壮天居:城上的箭楼很高大,好像在天上。
- 宫殿若云浮:宫殿像云一样飘浮着。
- 星分斗牛野:牛郎星和斗宿的星象分布在荒野。
- 水合江汉流:长江和汉水交会流淌。
- 苍然淮上山,聚米当马头:淮河上游有座苍茫的山峰,山上的聚米堆好像马头。
- 气已无朔漠:气势已经没有了边塞的寒冷。
- 人今冠中州:如今人们都穿着中原地区的服饰。
- 慷慨忆当时:回忆过去,慷慨激昂。
- 仙人翠羽帐,王母珊瑚钩:仙人住的地方是用翠羽做的帐篷,王母娘娘用的是珊瑚做成的钩子。
- 貂蝉霭七贵,车马从五侯:貂蝉(汉代美女)出现在七个显贵面前,五辆马车跟着五侯。
- 光辉互照耀:光芒互相照射映照。
- 气意何绸缪(miáo):气意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雨花台下景色与人文风貌的佳作。诗人张师广助教与作者同登雨花台,共同欣赏自然之美,同时也抒发了对往昔历史人物和辉煌文化的怀念之情。
首联“行行出城南,登高望三丘。”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他沿着南面的山路一路行走,来到了雨花台下,登上高处俯瞰大地。这里的“三丘”指的是泰山、华山和嵩山,诗人通过登山望远的方式,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胸怀。
颔联“雉堞壮天居,宫殿若云浮。”进一步描绘了雨花台周围的壮丽景象。城墙高大雄伟,宛如天宫一般;宫殿则如同漂浮在云端一般。这一联不仅展现了雨花台的雄伟壮观,也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建筑艺术的赞美。
颈联“星分斗牛野,水合江汉流。”进一步扩展了对雨花台周边自然环境的描述。星星点点的银河和牛郎织女星分布在荒野之中,而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波光粼粼。这一联通过对天文景象的描绘,为整首诗增添了浓厚的神话色彩。
最后两联“苍然淮上山,聚米当马头。”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淮河之畔有座巍峨的山峰,山顶上的积土仿佛是一匹马头。这一联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淮河之畔的山水美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怀旧之情。
尾联“气已无朔漠,人今冠中州。”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思考。他已经远离了边塞的寒冷,现在却身处繁华之地。这种对比既体现了历史的变迁,也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关注。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花台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古人智慧的敬仰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诗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如“气意何绸缪”,也体现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等哲思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