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扣众妙门,一切非糟粕。
扬子谬致疑,毋乃见未扩。
如此玄自存,宁复待疏瀹。
涤于何处施,愚人难索摸。
伎俩日纷纭,神理常浑噩。
譬借匠石斤,为削鼻端垩。
譬就良医鎞,为割眼中膜。
涤尽乃见玄,玄亦于何橐。
所以真如性,无病亦无药。
惟余具微慧,雅志在寥廓。
尽日此楼上,万念归陨箨。
醒坐倦即眠,羹藜而食藿。
间亦窥典坟,不效张华博。
有仆不裹头,有婢长赤脚。
庭并无悬鱼,门安知罗雀。
如此而已矣,翁其发一噱。

玄涤楼

欲扣众妙门,一切非糟粕。

扬子谬致疑,毋乃见未扩。

如此玄自存,宁复待疏瀹。

涤于何处施,愚人难索摸。

伎俩日纷纭,神理常浑噩。

譬借匠石斤,为削鼻端垩。

譬就良医鎞,为割眼中膜。

涤尽乃见玄,玄亦于何橐。

所以真如性,无病亦无药。

惟余具微慧,雅志在寥廓。

尽日此楼上,万念归陨箨。

醒坐倦即眠,羹藜而食藿。

间亦窥典坟,不效张华博。

有仆不裹头,有婢长赤脚。

庭并无悬鱼,门安知罗雀。

如此而已矣,翁其发一噱。

【注释】:

  1. 欲扣众妙门:意指想要探索、追求至高无上的真理和智慧。
  2. 一切非糟粕:认为所有的知识、学问都是有价值的,不是无用的糟粕。
  3. 扬子谬致疑:扬雄(字子云)曾怀疑过道家的“玄”的概念,认为它是无用之物。
  4. 毋乃见未扩:不要只看到事物的表象,要深入探究其本质。
  5. 玄自存:真正的“玄”是存在的,只是需要我们去理解和领悟。
  6. 宁复待疏瀹:不需要再去洗涤或净化它,它已经足够纯净了。
  7. 涤于何处施:如何去洗涤或净化它?这需要一种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8. 愚人难索摸:普通人很难理解或掌握这种深刻的真理和智慧。
  9. 伎俩日纷纭:技艺和手段每天都在不断变化和更新。
  10. 神理常浑噩:真正的道理总是模糊不清、难以捉摸的。
  11. 譬借匠石斤:用工匠的刀斧来形容某种东西,意味着要用工具和手段去理解和领悟它。
  12. 为削鼻端垩:用刀削掉鼻尖上的污垢,比喻要用工具和方法去清除表面的障碍和杂质。
  13. 为割眼中膜:用刀割掉眼中的翳膜,比喻要用工具和方法去清除内心的困惑和障碍。
  14. 涤尽乃见玄:通过洗涤和净化,才能真正理解并领悟到“玄”的本质。
  15. 真如性:真正的本性或本源。
  16. 无病亦无药:不需要药物或治疗就能保持健康和活力。
  17. 微慧:微小的智慧或洞察力。
  18. 雅志在寥廓:高雅的志向在于开阔的视野和胸怀。
  19. 尽日此楼上:整日在这里徘徊和思考。
  20. 万念归陨箨:所有的思绪都回归于自然和本源的状态。
  21. 醒坐倦即眠:因为过于清醒而疲惫不堪,最终不得不躺下睡觉。
  22. 羹藜而食藿:以野菜作为食物,形容生活的简朴和清苦。
  23. 间亦窥典坟:偶尔也浏览一下经典和古籍。
  24. 不效张华博:不效仿张华那样的博学多识和炫耀之辞。
  25. 有仆不裹头:有一个仆人,他不用裹头巾。
  26. 有婢长赤脚:有一个婢女,她赤着脚。
  27. 庭并无悬鱼:院子里没有悬挂的鱼儿。
  28. 门安知罗雀:不知道大门上有没有捕捉鸟雀的装饰或活动。
  29. 如此而已矣:就是这样而已了,没有什么可以改变或超越的。
  30. 翁其发一噱:让老翁笑一笑吧,因为他已经看透了这一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玄”的理解与感悟。他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诗人认为真正的“玄”是不可言传也无法触摸的,只有通过对它的深入理解和领悟,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价值和意义。同时,他也批评了一些人对知识和智慧的理解过于肤浅和表面化,缺乏深度和广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