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月初生夜,高楼独倚时。
天长人去远,秋半雁来迟。
宝瑟凄凉调,银笺宛转词。
应知愁似海,不解鬓成丝。
【注释】
①秋闺:秋夜的闺房。
②华月初生夜,高楼独倚时:秋天的月亮刚刚升起,我独自倚在高楼上。
③天长人去远,秋半雁来迟:天长了,人已经走远了,而到了秋季的一半的时候,大雁还没有飞到。
④宝瑟凄凉调,银笺宛转词:精美的玉瑟弹奏出了凄清的音调,写满相思情意的书信也难以表达我的忧愁。
⑤应知愁似海,不解鬓成丝:你应该知道我的愁绪如同大海一样深重,可为什么这愁思还是无法被梳去变成白头发呢?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描写一位女子思念远方的丈夫,抒发她孤独寂寞和悲苦愁思。
开头两句“华月初生夜,高楼独倚时”,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夜景图:“华月初生”,意味着月色初上;“夜深”,表明时间已晚,诗人独自登高倚楼,望月怀人。“高楼”是作者的居处,“独倚”是说一人静立。这两句写出了人物的动作,为下文抒情作好了铺垫。
“天长人去远,秋半雁来迟。”意思是天长地远,而人却远离而去;秋天过了一半,大雁还未到来。“天长人去远”既写出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切,又表现了她孤寂难耐的心情;“秋半雁来迟”则写出了主人公因思念而造成的孤独寂寞之感。
“宝瑟凄凉调,银笺宛转词”。宝瑟,指琴等弦乐器。用“凄凉”二字来形容其声,写出了琴瑟声中流露出的悲伤之情。接着以“银笺宛转词”来写书信的往来。这里以书信作为倾诉情感的对象,说明主人公对丈夫十分思念,但又不知如何表达,于是只能借助于书信,把满腔的愁苦都倾注到纸上,寄给远方的丈夫。
最后两句“应知愁似海,不解鬓成丝。”是说知道愁如海水一般深沉,但那愁思却不能被梳去变白成丝。这句诗以夸张的手法,进一步渲染了她的愁绪,突出她的忧愁之深重。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平易的词语,刻画出一位闺中少妇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她的孤独、寂寞和忧愁。全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但却生动传神、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