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过城北寺,似与世相违。
疏雨生秋思,微云漏月辉。
鹤惊林外磬,萤点竹间衣。
悦悟谈玄旨,萧条共掩扉。
【解析】
“夜宿吴中承天寺”:晚上在吴中承天寺住宿。承天寺,位于苏州市西北,五代时为吴主杨溥所建。“因过城北寺”,因为路过城北的承天寺。“似与世相违”:似乎与世俗的名利场格格不入。“疏雨生秋思”,稀疏的细雨增添了秋意和萧索之感。“微云漏月辉”,淡淡的云彩漏出了月光。“鹤惊林外磬,萤点竹间衣”,一只鹤惊飞了林外的铜鼓,萤火虫点亮了竹林中的衣物;“悦悟谈玄旨”,喜悦地领悟到了玄学的真谛。“萧条共掩扉”,寂寞凄凉地一同关闭了门户。
【答案】
译文:
夜晚在吴中承天寺住宿。
因为路过城北的承天寺,
似乎与世俗的名利场格格不入。
稀疏的细雨增添了秋意和哀愁,
淡淡的云彩漏出了月亮的光辉。
一只鹤惊飞了林外的铜鼓,
萤火虫点亮了竹林中的衣物;
喜悦地领悟到了玄学的真谛。
寂寞凄凉地一起关闭了门户。
赏析:
全诗写清夜访友,幽居听禅,感悟玄理的情景。首二句写夜宿寺中所见之景,以“因”、“似”字点明宿寺的原因,并暗用典故;三、四两句写秋夜雨声,引出了诗人的联想。“疏雨生秋思”,稀疏的细雨增添了秋意和哀愁。“微云漏月辉”,淡淡的云彩漏出了月亮的光辉。五、六两句写寺中所见所闻,以“鹤”“萤”二字点缀,更显清幽。“鹤惊林外磬”是说一只鹤惊飞了林外的铜鼓,“萤点竹间衣”是说萤火虫点亮了竹林中的衣物。七、八两句写夜深人静后,诗人独自闭户,心有灵犀一点通,对禅宗道理有所领悟。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括,也是诗人的归宿。
此诗描写了作者深夜访友,幽居听禅,感悟玄理的情景。诗人夜宿寺中,因缘际会,偶遇知音,因而谈玄论道,彻夜不眠。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韵味深长。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平淡恬淡,不事雕琢,不尚华丽,体现了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